发布时间:2021-09-30 11:41: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早在新石器时代,枫溪(镇)域内已有人居住。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属海阳县大和、归仁、登云诸都。清代属海阳县大和、登云、登隆、登荣、南厢、西厢、北厢诸都。
据清光绪卢蔚猷《海阳县志》记载,枫溪(镇)当时各村的归属为:安南庙属南厢都;宫上、蔡西陇、池湖、人家前、石路、枫溪属西厢都;陈桥、新埔、十亩、后人家、凤山、花园、高厝塘、新乡、莲墩、云里、竹围、田东、象头、大园、西塘、云梯冈属北厢都(今属湘桥区);长美、湖厦、福全岗属归仁都;龙甑寨、罗厝寨属登荣都;英塘、藏龙、龙藏(今高厦)、白塔、西边、古板头、沟尾、槐梓沟属大和都;堤头、东边、全福、洋头、云步、巷下、东埔、田头属登云都。田头属登隆都。其时有两个田头乡,登云都的田头今仍称田头,登隆都之田头今称田头何。
民国初,都改区,枫溪(镇)各村分属南厢区、西厢区、北厢区(今属湘桥区)、归仁区、大和区、登云区、登隆区、登荣区。1914年,海阳县改名潮安县,并调整区划,枫溪(镇)各村分属潮安县在城区(一区)、云隆区(六区)、仁和区(二区)。
1949年10月,成立潮安县附城区署,管辖在城镇(民国时期镇名,当时已改称城关镇)和西、北、南厢(民国时期乡公所)23个村,枫溪(镇)多数村属附城区署。1950年,从第二区分出第九区,枫溪(镇)部分乡村属第九区。
1950年3月,从附城区署划出12个乡村(枫溪、池湖、蔡陇、吉街、沙洲、下寺、大竹田、新东锡、莲云、陈桥、七圣、凤山)成立第一区。1953年5月,长美、古板头两乡分别由第二、第九区划入第一区。1954年,吉街、沙洲、厦寺(原属一区)三个乡划归潮州市。1956年撤区,成立四乡一镇,即:陈桥乡(包括陈桥、凤山)、池湖乡(包括池湖、蔡陇、古板头)、新东锡乡(包括新东锡、大竹田、莲云)、云步乡(包括云步、东田)和枫溪镇(包括枫溪、长美)。1957年大并乡时,撤四个乡,其行政区域拼入枫溪镇;同时划入凤塘乡的槐山岗(当时的槐山岗包括槐梓沟、山边、李厝、詹厝),划出东埔、锡岗两村归古巷所辖。1958年春,七圣乡划归潮州市;9月,由原枫溪镇所辖11个高级社,另潮州镇郊划入3个,浮洋乡划入4个,凤塘乡划入6个,共24个高级社(包括73个自然村)组成枫溪人民公社。1959年1月,潮州市改为县属城关镇,将前从潮州镇郊划入的3个高级社(厦寺、沙洲、吉街)复划入城关镇。1961年,置枫溪分公社,划枫一、枫二、美光、十月、湖厦5个大队和镇内3个街道归分社所辖。1962年撤分公社,其行政区域并入枫溪公社。1964年,从枫溪公社分出枫溪镇(公社级),镇设3个管理区。1968年4月,成立枫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0年,管理区改称居民委员会。1973年,3个居委会扩为4个居委会。1974年,恢复镇建制,建立枫溪镇街道革命委员会,辖4个居委会。1977年10月,从田东公社划入世田、大葫芦、小葫芦3个大队归枫溪公社管辖。1978年,居委会改为街道办事处。1980年11月,公社暨镇第七届人代会通过,枫溪公社改称枫溪公社管理委员会,镇街道革命委员会则改称镇人民政府。12月,世田、大、小葫芦复划归田东公社。1983年6月,体制改革试点时,撤销人民公社,与镇合并成立枫溪镇人民政府,实行党、政、企业分开,建立镇领导农村的行政体制。9月,奉命改镇为区(镇级区),设区党委和区公所,同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关;镇也设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实际是一套人力,二块招牌。1985年,枫溪镇4个街道办事处改为街道居委会。1987年,撤枫溪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枫溪镇,建立新的枫溪镇党委会和镇人民政府。1991年底,恢复潮安县建制,枫溪镇属潮安县,为潮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原枫溪抽纱公司内),并划出陈桥、凤山、花园、大新乡、高厝塘、莲云、竹围、田东、大园、西厢、云梯、池湖、蔡陇13个管理区归湘桥区管辖。
1998年3月设市镇、路东、路西三个片工作委员会,至2021年,枫溪区管理范围为长德办事处、路东办事处、路西办事处三个办事处,共26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