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非物质遗产

潮州答卷|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发布时间:2021-10-1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一周年·潮州答卷》

“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对潮州文化的肯定,并叮咛我们,“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一年来,潮州工艺美术大师牢记嘱托,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懈努力。

在古城区牌坊街这家刺绣工作室,康惠芳正忙着与师傅们讨论博古屏风《岁朝清供》的装运事宜。这件长5.2米、高2.7米,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的潮绣作品将亮相广交会。康惠芳说,一年来,非遗文化的互动交流更为频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潮绣的知名度更高,自己也更忙了。

潮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康惠芳:这一年来,潮绣已经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让全国百姓都很关注,潮绣咱们的特点就是垫高立体,用丝线金线这样的原材料混搭绣制出来的,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金碧辉煌,吉祥富贵,大家都很喜欢。

潮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主要流派,绣艺精美细致、构图均衡饱满、色彩亮丽又具立体感,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书记的嘱托,康惠芳铭记于心 。

潮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康惠芳:去年10月12日,我见到了总书记,当时我也把我们的潮绣技法一一地介绍,总书记也嘱托我,说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要靠你们这些大师们好好地传承。我说请总书记放心,我一定尽我的能力、我的担当,做好传承这项工作,一定把潮绣发扬光大。

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既暖人心田,又催人奋进。虽已年逾七旬,康惠芳仍满腔热忱,致力于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这件潮绣新作《如意常乐》,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精心绣制而成。

潮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康惠芳:每条鱼从后面转过来的时候,都是很自然的,这也是潮绣在创新这一块有了新的突破。以前的大作品双面绣两面是一样的,现在在潮绣的这一块,我们的术语叫“两面双异”,就是后面跟前面不一样,它可以这样转过来。

康惠芳欣喜的是,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潮绣行业中来。

康惠芳的学生 吴佳容:第一次来工作室参观的时候,被老师的这些作品惊艳到了,觉得太震撼了,然后自己就想学这门手艺。老师非常用心地教,所以我得用心学。

潮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康惠芳:我把所有的技艺,毫无保留地、对新来的学生手把手地教,把刺绣里面一些最重点的、要点我要教清楚,让她们更快地成长。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好好地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让潮绣绽放出更大的光彩。

距离牌坊街不远处的中山路,潮州木雕传承人金子松正忙着向游客展示木雕技艺,介绍潮州木雕的悠久历史。

广州游客:一直听说潮州的木雕非常漂亮,今天过来这里看看,百闻不如一见,非常美非常漂亮,师傅的手艺也非常好。

潮州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金子松:从去年10月12日至今,我们潮州木雕,特别是我这个地方,接待的客人是一拨一拨,有时候每天从早上到晚上游客也非常多。这一年来,活都非常满,而且很多客人都下了订单。

潮州木雕技法丰富,以多层镂空著称,结合独具特色的金漆工艺,在全国工艺美术领域享有盛名。回想起在广济楼上总书记与自己亲切交谈的情景,金子松历历在目,心情无比激动。

潮州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金子松:我当时对总书记这种非遗的情怀,非常感动。跟总书记汇报说我们每年都有补贴,为的是把潮州这些传统的技艺、祖宗留下的这些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重在融入当代生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年来,金子松牢记嘱托,刻苦钻研,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潮州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金子松:为什么要转化到当代居家的应用,过去我们都是金漆木雕,如果是用金漆木雕,很多人都感觉太土豪啦或者太神庙化,从我们转化到素雕以后,当代一些新中式的装修都能够融洽进去。大家都奔着传统的非遗项目,而且看到这些作品,确实是可以传代的,有审美的效果。

从艺近50年,金子松刀耕不辍,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徒弟,其中不乏80后、90后,有的还评上了省级工艺美术师。金子松说,接下来将继续努力钻研、传授技艺,让潮州木雕这一文化瑰宝更加璀璨。

金子松的学生 薛维聪:老师也教得非常细心,自己做着感觉有乐趣,一件作品自己做出来,有那种成就感,木雕行业的话前景应该挺不错的。

潮州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金子松: 从我们的民间工艺做到民俗文化,做到现在是国家文化自信的一个部分。潮州木雕行业里面我本身的责任是,努力地去做好,把潮州木雕这个牌子,把祖宗传给我们的这些手艺传承下去,而且整个行业努力地做一些文化的互动、交流。总书记讲的大师担当,这种嘱托我们也会继续做下去。

潮州是潮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原古典文化的橱窗”,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保护基地数量均居广东省各市前列。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融入时代潮流,焕发新活力,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关于非物质遗产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