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一碗关头米粉

发布时间:2021-10-16 09:31:42 来源:潮州信息网

□ 余泽存

在澄海开诊所的刘同学打电话过来,说要过来我这里,让我请他吃一碗关头米粉。我故意说,在汫洲,远近闻名是汫洲大蚝,来汫洲吃蚝仔粥或蚝烙才是地道,怎么说要吃关头米粉呢?哈哈!他说,想必你落伍了,整天守在家不知窗外事。关头米粉是你家乡新的网红食品,非常好吃,外乡人都争着过去打卡尝鲜哩。他还把关头米粉店的照片发给我,同时说吃关头米粉的最佳时间、最佳搭配。

我突然想起,孩儿春节时返家,隐约有几个早上说与朋友出去食关头米粉。我以为他只是食早餐而已,也没在意什么。想将起来,他这样可能并非无意,可能关头米粉的名头已驰名在外,他与朋友也是闻名而去打卡?

其实,关头米粉,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是以前关头白粥演化而来。关头,是乡里赋予感情的地方,那是老一代的记忆与怀念,外乡人与年轻人并未清楚。

关头——这是乡人特定的名词,其实是水关头的简称。以前的水关头位于乡外,是乡里人出海入海的交点,因近处有一水闸关口,乡人行船出海叫出关,归家叫入关,故得其名。记得小时,印象的关头聚集宛若小型码头,周围搭建许多简易竹棚木屋,有些是建在陆地,有些却支着木脚,临水而居,小船可以靠前。这些棚屋有的经营船上配件,如桐油毛灰、绳索网篙、铁钉渔筐之类;有些是经营烟酒茶叶,糕饼小食等日常食物;有些是海货收购点,让人驻足的是小食店。不论早晚,这里总有滚滚炊烟冒出,如家一般。这里支有锅炉,外有矮桌小凳,这食摊粥店,之前是煮白粥,配腌制虾蛤薄壳或鱼干鱼饭之类,“关头米粉”却是以后演变而来。

乡里人捕掠为生,出海入海多是早出晚归。每当三更过后,闹累了一天的渔乡慢慢静谧下来,缓缓进入梦里。一声鸡啼,唤醒出海的行船人,他们披起长衣开门而出,沿着铺着碎石的乡道,大步来到关头。乡外的关头,周围还一片漆黑,而这里迷蒙的灯光氤氲着一片温馨,让人油然心生幸福。这里是行船人的集结地,坐在低矮的小凳,夏天喝一碗晾凉的白粥,冬天喝的是一碗热乎乎的温暖,随意扯出一段轶事趣闻,哈哈大笑之后开始备出海货物,吆喝了一声便开航远去……

时代在更迭。现在的关头,在历史演变、乡村的扩建中,已改成现在的汫前路的中段——乡镇的中心地带。这里蚝埠近设,商铺林立,摊点饮食、早上临时渔市菜贩聚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异常。

刘同学说来就来。车开到我家门口,是早晨5点多。虽说我们这渔乡是早醒的乡镇,这么早,除了勤恳的开蚝人争着时间早起开蚝;上渔排喂鱼的养鱼人;往渔市贩鱼的鱼贩,以及一些晨运之人,乡里人还好多上班的上学的都酣睡正甜,更不说店铺开张。刘同学呼唤我赶快上车,说太晚了就吃不到……

关头米粉店是临路边用简易雨篷装起来的一爿小店,30多平方,面前搭一玻璃框罩住肉类海鲜,另外一侧放煮架,炉火正旺。篷下摆着矮凳桌椅,食客随到随坐,舒适随意仿若当年味道。不要以为时间尚早,小小地方,坐的站的,食客约有20多人,看丢在一边一堆待清洗的碗碟,我估计早上吃饱而去已有多茬食客。我平日少踏出门,早餐基本是家中自煮,绝少在外用餐,今日一见,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我与刘同学找一空桌坐下,一会儿,伙计便上来2大碗热腾腾的米粉和2碟酱料。这就是关头米粉,看似平常,其实暗藏乾坤。当你呷了第一口汤,就会被它的鲜美迷住。据店主介绍,关头米粉,吃的主要的是汤水和猪肉。汤水是新鲜的海鲜,有海蛤、鲜虾、大蚝等现煮出来的,配上凌晨3点现杀的生猪挑拣出来的板筋肉,一起滚出来的汤水极其美味,另外,精挑出来的板筋肉,煮出来又脆又甜,富于嚼头而且有特殊的香味,醮点他们自家熬制的豆酱油,放入口中,那个味道,绝对让你心动!而投入鲜汤的米粉,只要煮的时间适度,配点渔露胡椒,不用味精,又Q又弹,绝对好吃。是的,普通食物,只要专心用料,懂得调配,懂得火候,做出来的东西便是不普通了,而网红,不是无缘无故而红起来的。

一碗关头米粉,古老渔乡的新印记。做为家乡的老年人,吃的是一份记忆,一份情感;而外乡人、年轻人吃的是一份新鲜,一份口感。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