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5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10月22日下午,“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二十期暨第四届潮汕文化教育研讨会《谈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潮汕文化读本>的推广实践为例》在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实训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
“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二十期暨第四届潮汕文化教育研讨会《谈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的推广实践为例》 南方+ 肖燕菁 拍摄
本期文化沙龙围绕“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主题,主讲嘉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专家、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林伦伦,韩山师范学院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林浩亮,明星巨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石广生,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教授林朝虹。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专家、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林伦伦 南方+ 肖燕菁 拍摄
2016年8月,陈平原联合林伦伦、韩山师范学院教授黄挺教授为潮汕孩子主编《潮汕文化读本》。《潮汕文化读本》,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理解程度,由童谣、故事与诗词、散文入手,呈现潮汕文化的百科知识,涵盖潮汕地区的衣食住行、风俗、礼仪、历史、人物。2017年1月《潮汕文化读本》出版,同年5月,潮州市启动《潮汕文化读本》小学版的实践。之后,《潮汕文化读本》该书被列入广东省地方教材目录,成为潮汕地区中小学教师教授乡土文学的官方教材。为了解决中小学老师不懂使用《潮汕文化读本》的问题,潮州市教育局、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承办“乡土文化教学高级研修班”。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 南方+ 肖燕菁 拍摄
陈平原认为,《潮汕文化读本》的落地,依靠专家、教授带头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教育部门的配合,潮州师范的老师们的努力都不容忽视。林伦伦认为,潮汕乡土文化教育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产物,“我们认为家乡文化中有很好的东西在里面,你不教孩子真的可惜了。当然,文化中也有负面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承认。”
韩山师范学院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林浩亮 南方+ 肖燕菁 拍摄
林浩亮表示,要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引导中小学校长、老师关注乡土文化教育。在乡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上,可以利用《潮汕文化读本》这样的教材,还可以往综合性课程的方面发展,比如艺术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等等,不一定需要专门开发乡土文化课程,而是在各个学科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乡土文化这条路大家都在走,之前我们走的是狭窄小巷,在教授们的领导下,这些小路慢慢汇成康庄大道,希望这条路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明星巨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石广生 南方+ 肖燕菁 拍摄
石广生提出,可以发展英文版的《潮汕文化读本》。“许多海外潮人想要教授自己小孩乡土文化,但苦于没有教材,在所在地大使馆、领事馆拿到的多是的普通话为主的、没有地域特性的文化教材,没办法让孩子们知道老家的故事和文化。”
提问环节,凤岐小学校长陈燕生提出困惑。南方+ 肖燕菁 拍摄
提问环节,凤岐小学校长陈燕生提出困惑。“我原来在庵埠小学实践读本,拍摄童谣MV。后来工作调动来到凤岐小学,继续开展读本实践活动。但因为凤岐小学外来工子女占全校学生总数6成,有一半是非闽南方言区的。所以有时候我有些迷茫、彷徨,今天想请教教授们,在外地孩子占多数的学校,是否有必要开展潮汕乡土文化教育?其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何推行?”
林伦伦认为,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家长既然在潮州工作,之后孩子说不定也就成为“新潮人”,为了学习和工作的方便,学会一点方言、歌谣,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环境。根据儿童语言学的经验,将小孩放在陌生语言背景下一个学期,不需要刻意教学,他也能够基本掌握该语言。要向家长解释,小孩学会本地方言不会妨碍家里继续和他用家乡方言沟通。
林浩亮认为,这涉及到文化认同背后的教育公平问题。在学校里面可以推广潮汕文化,也可以推广其他地方的文化。学生在群体中活动,可以引导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乡土文化。
林朝虹认为,今天的沙龙既有知名学者的精彩论述,也有来自一线的思考与讨论。既分析推广实践《潮汕文化读本》这个实实在在的个案,也超越《潮汕文化读本》,把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的论述引向更广阔的时空。这场既传道又解惑的沙龙,让我们既有理论的学习,也有观念的更新,还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当天,《潮汕文化读本》实践学校代表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校长苏东青、潮州市绵德小学老师洪菲汇报乡土文化教育推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