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7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在更高起点上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专访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首站就来到潮州,深入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和三环集团调研,嘱托潮州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
“总书记视察潮州的温暖场景历历在目,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总书记视察潮州一周年的新起点上,潮州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更高起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朝着“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发展目标阔步迈进。
▎努力开创美丽潮州建设全新局面
《南方》杂志:一年来,潮州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了哪些新局面新气象?
何晓军:潮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把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广大干部和海内外潮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以新担当新作为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文化高地绽放新光彩。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增强文化自觉,主动扛起“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潮州文化这一中华文化重要支脉”的责任和使命。围绕“弥足珍贵的潮州古城”,打造文化大品牌;围绕“中华文化瑰宝”,开展非遗大保护;围绕“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推进文旅大融合;围绕“做好侨的文章”,引领侨心大回归。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把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建强省级韩江实验室,开展陶瓷、食品核心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提升研发能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6家,创历年新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35%,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99家,以三环集团为代表着力解决制造业发展“卡脖子”问题。
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我们坚持产业和企业齐驱并进,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同推,陶瓷、现代农业、临海、文旅、应急“五大产业集群”初步成型,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数字赋能持续推进,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设备应用超2万台(套),“上云上平台”企业超2000家。凤泉湖高新区、韩江新城等重大发展平台加快建设。
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加强城市形态治理,拓宽城市架构,聚焦“两新一重”,谋划“十四五”重点项目337个,总投资2934亿元,韩江、北溪等城市发展新轴线开发建设,韩江广场、世界潮人文旅基地等重点项目竣工在即,大潮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建成通车,老旧小区、城中村、农贸市场加快改造,行政村全面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城市大脑”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初步实现5G网络覆盖,汇集626项服务功能的“i潮州”平台建成运营,智慧工地、智慧城管作用彰显。
生态治理取得新成效。围绕落实总书记关于“让韩江秀水长清”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大韩江流域综合治理力度,韩江潮州段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创建验收,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今年上半年地表水改善幅度居全国第19名、全省第1名,并通过潮州供水枢纽和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引韩济饶工程,造福粤东1300多万群众、改善粤东水生态。枫江流域整治同步推进,仅用3个月时间扭转了被动局面,水质连续达到Ⅴ类标准。
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我们深刻体悟总书记人民情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小切口大变化,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南方》杂志:潮州提出要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这一新定位既贯彻了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又体现了潮州的特点。美丽潮州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何晓军: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全面深入理解“美丽潮州”的内涵要义,进一步细化路径、明确措施,实现文化魅力美、产业特色美、自然生态美、城市品质美、生活舒适美,在更高起点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着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朝着“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发展目标阔步迈进。
擦亮城市名片,彰显文化魅力之美。以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支脉为己任,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潮州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以更大决心更强举措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等“三区一都”,努力把潮州建设成为展示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让人们在体验潮州文化的过程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突出创新引领,彰显产业特色之美。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积极拥抱新一轮信息革命、科技革命,强化互联网、大数据等的渗透、融合、带动和引领作用,以数字赋能产业,积极布局数字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助力经济发展实现质的跃升、美的变化。
守护绿水青山,彰显自然生态之美。以韩江秀水长清为重点,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坚持精准治污,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依托北部生态屏障发展绿色经济,着力建设粤东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让绿色成为潮州发展的最亮底色。
加强精细管理,彰显城市品质之美。融合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理念,做强“城市大脑”,做细“神经末梢”,推进“一网统管”,建好城市生命线系统,全周期呵护城市安全。持续推进古城保育活化、旧城更新改造、新城开发建设,用好“绣花”功夫,借力“i潮州”,使管理更精细、更用心、更科学,城市彰显“古”的典雅、“新”的美丽。
促进惠民共富,彰显生活舒适之美。坚持“小切口大变化”,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创文创卫、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等工作,大力实施“潮州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让潮州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奋力开创潮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南方》杂志:当前,潮州正处于提速发展、赶超跨越的重要阶段。如何向改革要活力增动力?
何晓军:过去一年,潮州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部署推进一系列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性改革举措,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长13.8%,增速居全省第10位。尤其是我们以背水一战、猛药去疴的决心,认真贯彻李希书记莅潮调研要求,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7大方面150项措施,在政务服务、建设工程招投标等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效,为潮州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未来,我们将以深化改革为武器,发起“三大战役”,进一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清障开路。一是发起一场转变干部思想作风的战役,以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推动改革发展大突破;二是发起一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战役,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创新方法、改革攻坚、卸下包袱;三是发起一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战役,以国资国企改革为突破口,盘活沉睡资源,做大做强“城建投”“文旅投”等平台,让国有企业发挥更大作用。
《南方》杂志:站在总书记视察潮州一周年的新起点上,潮州将在哪些方面继续聚焦用力?
何晓军:新的赶考之路上,潮州将坚持“一大引领”,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持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具体行动上。
具体而言,要推动实现“六大提升”,奋力开创潮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水平,打造营商环境一流城市。以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为切入点,牵引带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与潮商合作交流,主动融入对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二是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市。坚持创新驱动,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及“工改工”项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设专业化市场,推动重大项目投产见效。三是全面提升文化兴盛水平,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窗口。全面加强潮州文化精神内核研究,高质量做好古城保育活化和非遗保护传承,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推进“三区一都”创建工作,保护好令人“一见倾心”的老建筑、老街区和老手艺。四是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深入开展“创文”“创卫”工作,重点推进韩江沿岸、北溪片区、意溪片区、仙洲岛综合开发,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风貌提升等工程,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五是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水平,打造暖心幸福之城。下更大力气办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韩江秀水长清。六是全面提升平安法治水平,打造全省安全稳定标杆城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密防范、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全力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南方》杂志记者∕刘艳辉 通讯员∕伟宗 潮宣 发自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