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文件公告

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我市重点项目谋划和储备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1-10-27 19:51: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我市重点

项目谋划和储备的指导意见

潮府办函〔2021〕4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市各开发区、潮州新区管委会:

根据国家、省投资政策导向和《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标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各级各部门项目谋划和储备能力,充分发挥项目和投资的关键拉动作用,增强潮州经济持续发展后劲,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大我市重点项目谋划和储备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创新思维,开阔视野,紧贴国家和省有关战略、规划、政策,围绕“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发展目标和“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发展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谋划实施优质项目为支撑,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政策引领

(一)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大局。潮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交汇地带,是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要积极发挥其纽带作用,积极融入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横琴合作区建设、前海合作区建设、“一带一路”、革命老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中去,充分释放各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红利。要聚焦“湾区所需”“潮州所能”,加快谋划推进一批与大湾区互联互通、协同合作的项目,既要体现潮州贡献,也要积极争取湾区辐射带动。要用好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政策,谋划老区苏区政策重点支持的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码头、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重大项目,不断提升老区苏区人民幸福感。要积极实现对外开放,全面参与“一带一路”、CEPA等对外合作战略,积极谋划潮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可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项目。要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地债资金、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政策,抓紧谋划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争取更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储备。

(二)积极参与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潮州是广东的“东大门”,是全省沿海经济带东翼重要发展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积极参与到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也要发挥东联福建优势推动闽粤深化合作。要积极融入广东省“湾+带”联动发展,以大潮高速、大潮铁路、汕漳高铁为主动脉,谋划一批临港产业、文旅产业、先进制造业、农业等项目,实现“小湾对大湾”,促进沿海经济带与大湾区高水平互动发展,形成固本强基与亮点培育互相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要积极主动加强与汕头、揭阳、梅州等市的联系,以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为依托,立足汕潮揭同城化联席会议机制,联合谋划一批交通互联、产业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项目,共同推动汕潮揭都市圈建设。要加强与漳州市的互动合作,依托闽粤经济合作区跨省平台,联合谋划一批园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协作发展的项目,打造跨省合作样板。要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各类规划重点项目篮子,特别是需要纳入上级规划才能实施的项目,更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全力保障项目落地的各类要素支撑。

(三)支撑全市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发展格局。要围绕“一江”引领绿色崛起与红蓝发力相协同,谋划一批韩江流域治理、碧道、文化景点串联、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和发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治理等领域项目,打造广东特色示范河湖样板和潮州水生态亮丽名片。要围绕“两城”引领文化传承与品质提升相促进,按照“古城保育活化、旧城更新改造、新城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古城以活化保护为主,通过适度开发,发挥其文化旅游功能,适当控制旧城区建设规模,推动旧城产业与人口向新城“双转移”,缓解建成区的“饱和”状态,为古城保育活化释放空间。要围绕“一海湾”引领东西联动与内聚外联相统筹,超前谋划布局原中央苏区无水港网络、闽粤赣原中央苏区出海枢纽港等一批临港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打造陆海统筹、港产联动的闽粤“小湾区”。

(四)推动各县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湘桥区要以“一江两城”发展格局为引领,谋划推进北溪片区综合开发项目、韩江新城起步区综合开发项目、韩江东岸“三旧”改造项目、江心岛(仙洲岛)提升工程、古城提升、韩江新城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等一系列城市更新、城市建设项目,打造潮州文化精品城区,实现高质量提升发展。潮安区要以高铁新城为主核,谋划、引导实施一批陶瓷、食品、印刷包装、不锈钢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布局一批轨道交通、公路、园区基础设施、应急救援等项目,优化布局凤凰、金石、文祠、东凤等特色农业主产区农业项目,谋划建设凤凰文祠茶旅走廊,打造粤东西北特色产业强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饶平县要以“一海湾”为引领,加强谋划港口、对外航运通道建设,谋划布局海上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项目,探索布局发展海洋装备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等项目,打造海洋蓝色经济生态示范区、滨海旅游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加快发展。枫溪区要以“中国瓷都”品牌为引领,谋划建设陶瓷产业总部经济、陶瓷装备机械、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化工色釉彩等生产基地,优化发展陶瓷产业链,打造世界级陶瓷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1.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上谋划项目。在抓紧实施《潮州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前5G商用需求,在人口密集的主城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重点商圈、校园、医院等重要公共服务场所和热点地区构建连续覆盖的5G网络,逐步实现全市乡镇5G全覆盖。在近期加快潮汕高铁站等重点区域5G网络建设的同时,谋划推进重点工业集聚区的5G网络建设,助力工业互联网发展,积极培育并打造一批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骨干光缆扩容、IPv6升级、千兆光网普及,提高网络容量、通信质量和传输速率,打造“千兆光纤+5G”双千兆网络体系。

2.在提升创新基础设施水平上谋划项目。把建设韩江实验室放在突出引领位置,加快谋划推进凤泉湖高新区新建综合实验楼项目,带动引领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重点谋划打造国家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3.在探索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上谋划项目。抢抓潮州列为省“一网统管”地区试点契机,加快推进智慧经济、智慧水利、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项目,谋划打造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气象等一批智慧城市项目。

(二)重大产业集群领域

1.围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谋划项目。落实好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政策,结合潮州实际,聚焦陶瓷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等谋划项目。依托“中国瓷都”产业基础,谋划引导建设一批智能陶瓷项目、一批陶瓷工业设计中心和研发中心项目及一个潮州陶瓷学院提升项目,助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依托三环集团在电子元件、通信器件等通信细分领域的领军作用,引导支持三环集团布局更多高端半导体元器件项目,为国家突破西方科技封锁作出贡献。依托潮州婚纱礼服产业基础,谋划一批婚纱礼服历史文化博物馆、婚纱礼服研究所、婚纱礼服特色精品街、会展中心、秀场中心等项目,助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婚纱礼服生产集聚地和出口基地。依托凯普生物、太安堂等生物医药企业,谋划一批岭南中药、生物药、生物医用材料等项目,争取形成若干个优势产业圈。依托特色果蔬、茶叶和食品加工产业基础,谋划一批茶产业、水产产业、畜牧业、特色食品级饮料、调味品等项目,推动集群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2.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谋划项目。落实好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结合潮州实际,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前沿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领域等谋划项目。结合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日益旺盛的实际,谋划吸引高端数控机床制造等装备提升项目落户,为陶瓷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设备支撑。依托三环集团在先进材料细分领域的龙头效应,有针对性地谋划吸引相关上下游产业项目落户潮州,打造形成以三环集团为核心的全国领先的先进新材料产业基地。谋划培育一批风电、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不断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依托东南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建设,谋划、吸引一批安全应急监测预警设备、高效节能电器设备、救援特种装备等配套项目落户,打造应急产业集群。

(三)现代服务业领域

1.在提升商务服务水平上谋划项目。瞄准潮州商务服务领域的短板,加快大健康产业园、潮汕国际产业中心、潮汕商贸市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布局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会议会展中心、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高端公寓、总部经济等功能设施项目,谋划探索打造韩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等一批综合性商务服务区域中心,提升潮州商务服务整体水平。

2.在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上谋划项目。着眼于优化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凤凰于飞物流园区、粤闽农特产品电商物流商贸城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中通快递集团粤东(潮州)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等项目,谋划一批物流园区工程、农产品物流工程、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城乡物流配送工程、电子商务物流工程、物流标准化工程、物流信息平台工程、应急物流工程等,建立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

3.在发挥文化优势、拓展旅游市场上谋划项目。以“三区一都”创建为引领,加快潮州万达城文化旅游区、凤凰里文化创意园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谋划一批文化论坛、古城保护、古城古建筑修缮、文化标识等文旅项目,推动“千年府城”再焕光彩。充分利用好潮州作为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的优秀革命传统留下的红色资源财富,挖掘红色项目潜力,加快红色长征文化公园暨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谋划包括红色秘密交通线等在内的一批红色旅游资源修复项目,继续加大对茂芝会议旧址、凤凰山革命根据地、世田村等红色教育基地的提升力度。挖掘山田湖海生态资源,加快凤溪谷生态项目、绿太阳生态旅游度假区升级改造项目等的前期工作,谋划一批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康体旅游、生态旅游、滨海旅游项目,打造绿色宜养宜游后花园。紧盯旅游基础设施不足短板,谋划布局一批旅游交通提升工程、旅游住宿提升工程、美食城、美食街、美食文化展示中心等项目,让游客留宿在古城、消费在古城、沉醉在古城。

(四)综合交通运输领域

1.抓好轨道交通工程谋划和建设。加快粤东城际轨道项目前期工作,以未来10到15年的发展眼光谋划好项目线路,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并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配合推动汕漳高铁潮州段建设,确保沿海高铁大动脉顺利接通。继续争取革命苏区出海大通道(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铁路)南北走向并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打通辐射原中央苏区腹地大通道。依托轨道交通项目,谋划站台周边配套工程项目、进站公路项目和交通枢纽工程,提高群众乘搭轨道交通的便利性和周边地块的商业价值。

2.抓好公路工程谋划和建设。重点推进宁波至东莞高速公路潮州东联络线项目、梅潮高速公路潮州段、大潮高速至潮州港金狮湾港区延长线、宁莞高速通凤凰山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3小时经济圈。谋划一批与汕头、揭阳互联互通交通项目,加快构建汕潮揭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加快推进S232线市区段改线外环大桥及连接线、国道G355线饶平段改造、省道S232潮安段改建工程、省道S231线意东三路、省道S231线韩江大桥至外环南路改建工程、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潮州段磷溪互通连接线、金塘路、砚峰路、滨江路、S504线江东至东凤迂回线等新改建工程,有序推进城市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加强市域内路网联结。推进仁沙路延长线等产业园区交通道路、S335线韩江大桥至凤泉湖高新区路段景观升级改造工程,强化中心城区与重点平台、产业园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同时,谋划打通一批断头路。

3.抓好机场工程谋划和建设。加快饶平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促项目及早开工建设。规划建设机场周边连接公路等配套设施。

4.抓好港口航道网谋划和建设。加快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配套码头工程、华丰中天5万吨级LPG码头升级改造工程、华丰造气厂2000吨级LPG码头升级改造工程、亚太燃油仓储有限公司公共通用码头(益海嘉里项目)等项目建设,切实做好航道疏浚等治理工作。

(五)现代能源领域

1.抓好风力发电项目谋划和建设。依托海域和能源通道优势,争取粤东海上风电项目落户潮州,谋划配套海上风电工程设备配套产业项目,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适度谋划路上风电项目。

2.抓好电源项目谋划和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深入电能替代,谋划一批光伏发电、天然气发电(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等支撑电源项目,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聚焦储能新热点,抓紧推进青麻园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实现开工投产。

3.抓好电网项目谋划和建设。围绕目标网架,加快骨干网架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升级,谋划一批输变电工程、保障能源(含海上风电等新能源)送出工程、保底电网工程和直流背靠背系列工程,完善城镇电网建设,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步伐,全力解决配电网重过载、低电压、安全隐患等问题。

4.抓好石油天然气项目谋划和建设。结合原油、成品油生产和供应体系,完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主体的企业石油商业储备体系,合理规划“十四五”时期全市加油站布点和建设,构建稳定高效的石油储备体系。继续推动建设集液化天然气接卸、储运、输配为一体的华瀛液化天然气储配接收站等储气基础设施,提升粤东及周边地区天然气供应和储备能力。

(六)现代水利领域

1.抓好防洪提升工程谋划和建设。聚焦水库、水闸、堤防等防洪关键要点,加快湘桥区官塘桥闸重建工程、潮安区江东堤东西堤碧道建设项目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谋划实施一批水库加固、水闸改造重建、堤防加固等防洪项目,重点谋划好凤溪水库、凤凰水库等加固工程以及韩江南北堤、江东堤、意东堤、东厢堤等重点堤围加固工程,全力提升防洪水平,治理河段防洪能力提升至30-100年一遇以上。紧盯防洪薄弱环节,围绕加强内洋西总干、江东围、坎下湖、归湖、古巷等涝区整治,谋划实施一批城乡防洪防涝能力建设工程。

2.抓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谋划和建设。结合正在编制的《2021-2025年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抓紧谋划一批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到2025年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确保老城区雨停后能够及时排干积水、新城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

3.抓好供水保障工程谋划和建设。开展全域水网建设规划工作,推进潮州市岸线和工程管理范围专项规划,谋划一批水网提升项目。聚焦重点水源工程,加快潮州市区饮用水备用水源、大岭山新水厂项目、引韩济饶供水工程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4.抓好农村水利建设谋划和建设。围绕加快水利灌排体系全面改造升级,推进韩江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北关灌区工程)、东溪水闸灌区整治工程等一批灌区改造工程实施,再谋划一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加强灌区骨干渠相关配套支渠维护,打造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七)新型城镇化与区域融合发展领域

1.依托区域发展平台谋划项目。依托凤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凤泉湖高新区陶瓷及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凤泉湖高新区学院片区道路及配套建设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围绕新材料、大健康产业、电子信息、陶瓷、新能源、生物科技、信息技术、产品包装、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纺织服装等领域谋划和引进产业项目。依托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加快大唐(华瀛)潮州热电冷联产项目、海大集团年产50万吨生物配合饲料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围绕石化仓储、港口物流、能源工业、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等领域谋划和引进产业项目。依托潮安经济开发区(含大岭山产业园),加快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区D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岭山产业园扩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围绕生物、制药、食品、印刷包装、不锈钢、新材料、仓储物流、商业商贸、智能制造、陶瓷、应急等领域谋划和引进产业项目。依托饶平县经济开发区(含樟溪低碳工业园、钱东物流产业园、联饶工业区),重点围绕食品加工、玩具制造、农牧业深加工、先进制造业、电子科技、产品包装、高端制造、现代物流等领域谋划和引进产业项目。依托湘桥区经济开发区(潮州新区产业集聚地),重点围绕陶瓷、新材料、食品、产品包装、仓储物流等领域谋划和引进产业项目。

2.依托新型城镇化谋划补短板强弱项项目。以饶平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试点和饶平柘林、潮安凤凰省级城乡融合试点为主要对象,重点围绕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包括健全医疗卫生设施、完善教育设施、改善养老托育设施、发展文旅体育设施、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包括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健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善县城公共厕所)、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包括优化市政交通设施、完善市政管网设施、发展配送投递设施、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包括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健全冷链物流设施、提升农贸市场水平)四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谋划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努力提高县城(中心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3.依托老旧小区改造谋划项目。立足成片改造提升,结合周边环境提升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南春路两侧“三旧”改造项目、古城区公房腾退规划建设项目、韩江东岸旧城区改造项目南片区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街道规划、危旧建筑整治、街道环境综合提升、道路综合改造、污水管网建设等工作,重点加快推动34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实现项目全面开工。

(八)农业农村领域

1.在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谋划项目。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以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主战场,根据各自特色再谋划一批提升项目;以工业化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创建以茶叶、岭南水果、南药、畜牧、优质蔬菜、水产、竹等为特色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集加工、科研创新、生产示范、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的集成项目,形成茶叶、果蔬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

2.依托沿海渔港谋划项目。谋划实施一批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工程项目,吸引一批渔业养殖业、加工业项目落地,打造现代渔业集聚地。

3.在推动畜禽养殖转型升级中谋划项目。利用好狮头鹅等特色畜禽品牌,谋划、引导和引进一批畜禽规模化养殖基地(场)、畜禽屠宰产业转型、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等工程项目,促进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4.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中谋划项目。全面开展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围绕加快省级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加快潮安区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潮安区庵埠镇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扩延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谋划一批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镇清洁、村内道路硬化、集中供水、公共厕所、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项目,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5.在农产品冷藏加工与冷链物流设施领域谋划项目。加快广东供销(潮安)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重点谋划建设一批农产品骨干物流基地、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村级仓储保险设施、移动冷库等。

(九)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1.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谋划与建设。加快北溪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一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要水源地入河入库支流治理工程、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海湾综合整治工程、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

2.抓好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的谋划与建设。加强陆海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快澄饶联围整治工程、凤城生态水乡水利整治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围绕韩江、黄冈河等重要河流水系和北部凤凰山等主要山脉为主体的生态廊道保护和建设谋划一批生态修复项目,持续推进韩江万里碧道建设;围绕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红山森林公园、桑浦山、大北山、大澳山、西澳岛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谋划一批林业生态工程;围绕滨水岸线和滨水生态资源谋划一批水域保护项目。

3.抓好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工程的谋划与建设。围绕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城镇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加快潮安区枫江流域古巷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整治工程(一期)、潮安区庵埠镇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扩延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谋划建设一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污泥处理设施等。

4.抓好“无废城市”建设工程的谋划与建设。立足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潮州市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饶平同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谋划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废物安全处理设施、电子废品处理设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等

(十)民生保障领域

1.抓好教育强市项目的谋划与建设。加快潮州卫生健康学院项目建设,积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系,探索推动合作办学项目,谋划建设若干合作办学机构、特色学院和联合研究院。加快潮州技师学院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区域综合性高水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等。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加快金山中学附属学校及幼儿园、湘桥区特殊教育学校、潮州开放大学易址新建等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在中心城区、韩江新城、县城区、中心镇区等人口集聚地区谋划新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探索谋划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实施继续教育提升工程,谋划建设示范性教育基地、职工培训基地、社区教育基地、老年大学等项目。

2.抓好健康潮州项目的谋划与建设。加快补齐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快潮州市中心医院易地新建项目(二期)、潮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项目、潮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项目、潮安区第三人民医院建设项目、潮安区中医医院扩建项目(含传染病区)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改扩建一批市级医院,实施一批县级公立医院升级项目,谋划一批健康保障工程、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中医药提升工程等卫生健康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设备购置等。实施应对老龄化综合保障工程,加快潮州市北斗颐养院医养结合综合大楼建设及智慧养老设施建设、潮安区颐养中心建设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一批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设施、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服务设施、失能失智老人护理设施、临终关怀服务设施等相关的项目,谋划打造养老养生产业基地。逐步提升社会福利服务水平,谋划一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儿童福利服务设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社会救助服务设施、殡葬服务设施、退役军人服务设施等项目。

3.抓好文化体育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三馆一站”达标升级,加快潮安区体育中心项目、畲族根祖文化展览馆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建设体育中心和市民广场、沙洲岛城市文体功能区、侨批文物馆等项目,积极谋划一批图书馆、文化馆、科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项目。加强社区体育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谋划一批体育馆、全面健身中心、县(区)级公共体育场中的田径跑道和足球场、社会足球场等全面健身设施项目,探索谋划推动一批户外运动营地、体育健身步道等户外运动设施项目。

4.抓好居民保障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的用地供应,加快凤泉湖人才公寓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推动一批包括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在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5.抓好应急保障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全力配合推动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加快潮州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潮州市公安局反恐训练基地建设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一批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设施项目,实施粮库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确保重要物资储备安全。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重大政策保障体系。各有关部门要抓紧梳理形成各线条支持项目建设的政策汇编,指导各县区更好谋划和储备项目。以国家和省的政策为导向,结合我市实际,加强项目重大政策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完善或出台鼓励政策和扶持政策,释放政策红利,为项目从谋划到实施各个时期、各个关键环节做好全面保障。密切关注政策形势变化,加强重大政策储备。

(二)实行批量项目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完善项目储备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库使用管理、滚动建库等方面制度建设,搭建好全市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储备平台,合理设置入库门槛,确保入库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条件成熟和更具含金量。实行项目储备动态管理,结合我市印发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相关专项规划,提前谋划储备一批道路交通、公共服务、排水防涝、基础教育、医疗养老、产业园区、文化旅游等类型的重大项目,真正做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落实一批、推动一批”。

(三)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谋划项目的“前瞻性、方向性和可行性”,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以规划的前瞻性引领项目的谋划、储备,确保项目符合国家、省和市各级政策导向,切实提高项目的可行性。财政部门足额保障项目前期费用,为我市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笼子”做实基础。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一门式”服务、“一件事”办理、“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证办”等“五个一”服务新模式,加快审批服务、商事制度等系列改革,巩固“证照分离”“拿地即开工”等工作成效,以更加高效、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吸引各方重大项目落户潮州。

(五)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强化各级各部门项目谋划的主体责任,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为重点项目谋划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谋划亲自抓,对各线条、各辖区项目谋划成效负总责。建立健全领导挂钩机制,遵循“挂钩有责任、联系有重点、协调有成效”的工作原则,请各挂钩联系的领导,每月定期或不定期亲自指导线条项目谋划工作,通过现场会、协调会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限地解决储备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力促问题早落实、项目快推进。

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26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潮州军分区,市法院,市检察院,驻潮部队,中央、省驻潮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新闻单位。

关于文件公告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