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9 11:07: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市委党建办会议暨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召开
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昨天,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暨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饶平县浮滨镇东里村召开。
当天,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各县(区)委副书记,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和各镇(街道)有关同志通过深入生态茶园,参观狮头鹅生态养殖场,察看狮头鹅产业和单丛茶产业发展现状,实地了解东里村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工作情况。随后与会人员就地召开现场会,传达学习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会议精神,学习交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并部署我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
实地观摩取“真经”
学习先进促发展
走进东里村的源川狮头鹅养殖公司,只见养殖场被茶山环绕,四面宽阔,围栏、草场、水池等分区分明。成批成群的狮头鹅在茶山间漫步嬉戏,引颈高歌,绘就一幅美丽的山村鲜活图景。
“我们把养殖场选址在离东里村村民集中居住区约1000米的山谷盆地,水源为山泉水引流下来,并建立排污系统,通过打造排污池、小湿地,形成了有良性循环,在保障种鹅健康成长的同时,当地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保护。”该养殖场负责人林武川向参观人员介绍道,“在浮滨镇党委政府和东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养殖场占地面积约30亩,存栏量长期保持在6000只左右,其中种鹅占比约8成,年可产蛋约15万只,产值超1000万元。”
单丛茶是东里村的第一产业,全村共有茶园2000多亩。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现代生态茶园建设,发展单丛茶特色产业。据东里村党支部书记刘成源介绍,一方面,该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道硬底化,方便村民出行和茶叶采摘、运输;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机械化采摘技术,组织村民学习种茶、制茶新技术,节约人工摘茶成本,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目前,茶叶已经成为东里村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共有茶叶加工场85家,专业合作社3家,较大规模茶叶企业6家,年产茶叶150多吨,产值超1000万元。依托茶叶、狮头鹅产业,东里村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现场观摩的人员认真听、仔细看,边记录边拍照边询问,交流经验,积极对照自身,查摆问题和不足,探讨未来发展的对策和方向。
经验交流拓“路径”
建强产业促振兴
现场观摩结束后,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我市各县区及浮滨镇分别围绕如何抓党建促产业发展作了交流发言,进一步查漏补缺、查短补强,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市委副书记崔建军要求,各地要坚持“2+6”发展路径,抓好党建引领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积极寻找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环保、乡村文化、数字乡村六个方面发展上循序渐进,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要探索实施“党建+”“市场+”“互联网+”的“三加”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同步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崔建军强调,要结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真正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让党员服务在产业里,使村民富在产业中;要抢抓政策机遇,科学谋划争取项目,优化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保障性措施,不断夯实“三农”工作基础;要强化舆论宣传作用,加强经验总结,以乡村振兴媒体联盟、产业路演等为抓手,搭建丰富平台,讲好潮州“三农”故事,打造农村产业品牌,着力营造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凝聚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东里村通过党组织的引领推动,组织党员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狮头鹅养殖、茶叶种植等主导产业,使农村经济‘活’起来,给我们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启示。”潮安区登塘镇委副书记曾庆锋表示,接下来,登塘镇将充分发挥镇党委、村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特色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把登塘炒仔茶、粿条、菠萝等产业做优做强,以党建效应、品牌效应带动经济效应,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村民增益增收得实惠。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通过党建引领带动产业振兴,最能够让人民群众体会到获得感和幸福感。”湘桥区铁铺镇党委副书记刘冰表示,乡村振兴要着眼基层党组织建设,聚集优秀人才,激发基层队伍的动力和活力;要着眼于全员参与构建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的深度结合,共建美好家园,共享振兴成果。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陈少明参加活动。(潮州日报记者 黄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