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广东教育“十四五”规划:推动6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

发布时间:2021-11-02 08:59:35 来源:潮州信息网

11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下称《规划》),明确

焦点一:到2025年12—15所高水平大学稳居全国前列

大学是人才和科技的重要结合点。在上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广东有5所高校18个学科进入建设行列。

《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到2022年力争新增1—2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牵头建设1—2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产出一批高水平、原创性、具有高学术价值和重要社会影响、引领广东乃至国家发展的科研成果。到2025年,12—15所高水平大学稳居全国前列,若干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摄

《规划》还提出,深入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校振兴计划和特色高校提升计划,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到2025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校振兴计划建设高校中,力争焦点二:高起点高标准新建一批大学

今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41%,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十四五”期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提高到60%。

那么,怎么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

《规划》透露,将加快推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

粤东粤西粤北的高校,也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和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杨立轩董天健摄

焦点三:推动更多港澳知名高校到广东办学

广东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占全国总量一半。

《规划》提出,这也意味着,更多港澳高校将到广东办学。

其中,广东将大力推进图源视觉中国

同时带动各类“一带一路”教育、科技、人文联盟特色发展,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吸引世界知名高校和特色学院来粤合作办学。

教育合作交流是双向的,广东也将推动一批学校开放合作。

广东将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与港澳合作共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创新中心,鼓励和支持高校共建共享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科技资源和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焦点四:建设若干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广东制造业急需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将提供“源头活水”。

《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职学校数量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同时,建设一批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全省范围内,数个职业教育城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规划》提出,高质量推进焦点五:鼓励有条件地区实行随迁子女凭居住证报名入学

一个多月前,省政府出台《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力争用15年时间,推动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跨入国内先进地区行列。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公办学位,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在2020年基础上新增

当前,全省教育发展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初中在校生、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并解决了456.75万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约占全国总量的1/4。

《规划》还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权利,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随迁子女凭居住证报名入学。保障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按规定享受居住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

焦点六:分批次遴选培育100所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学校

普通高中学位是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

《规划》透露了两个利好,

可能有人存在疑问,什么是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工程?

《规划》解释,以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分批次遴选培育100所以上在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育人成效显著的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学校,以此引领全省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分类发展,推动形成普通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的新格局。

中考的考试科目也会有所调整。

《规划》明确,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其中,优质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不得设置“限制性”录取分数线。公办学校面向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实行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探索开展普通高中技术(或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焦点七:学生分别掌握1—2项艺术技能和体育运动技能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十四五”期间,广东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3000所以上,省级校园篮球、排球、游泳推广学校分别达1500、500、300所以上。每年创建10个以上省级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50所以上省级近视防控示范校,每年每县(市、区)创建10所健康学校。培育建设200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并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建立100个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规划》还提出,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力度。

到2025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55%以上。全省学校注重教体融合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形成“班班有项目、校校有特色、县县有品牌”的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