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政企 > 潮州市政府机构设置 > 潮州市政府工作部门 > 潮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潮州市4片历史文化街区简介之一---许驸马府历史文化街区

发布时间:2021-11-06 20:26:55 来源:潮州信息网

许驸马府历史文化街区是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潮州古城北部,为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所管辖,是潮州古城内文物建筑级别最高、最为集中的街区。许驸马府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保持宋代民居格局的国保文物建筑许驸马府、清代总兵府第卓府以及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李厝祠等一批重要文物建筑,集中体现了古城“北贵”的历史布局特征。街区核心保护范围:东至北马路,西至许厝池、同仁里、马使埕、葡萄巷一线,南至中山路,北至宋厝巷,面积为8.9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核心保护范围外50-70米范围,东至金山西侧山脚和涸池巷一线,西至环城西路,南至龙虎门、薛厝巷一线,北至环城北路,面积为12.57公顷。

许驸马府历史文化街区所在的古城北部一直是府署、县署、中军署等古代衙门的所在地,清光绪卢蔚猷《海阳县志》载:“在城都分五图,旧志载:旧有宣承、宝善、澄清、制锦、甘露、华萼、春桂、名贤、顺昌、崇福、丛贵十一坊”。自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之后,并为七坊,分别是:厚德坊、和睦坊、艮极坊、里仁坊、生融坊、长养坊和仁贤坊。许驸马府历史文化街区便位于其中的厚德坊。 

许驸马府历史文化街区居多为传统府第民居与宗祠建筑,私家住宅主要建于明代和清代,系古代贵族官宦聚集地。建筑基本为一层,是现状古城中分布最广、占地最多的建筑形式。其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在平面布局方面包括了由主体院落、从厝、火巷、后包、书斋、花园等潮汕民居基本元素形成的不同组合形式。内部空间以宗祠建筑、传统民居为组合单元,呈横向(东西向)排列,以巷道纵向(南北)并列而形成的格局。由于古城原有的防卫要求和风水观的影响,巷道一般错位交叉,呈丁字巷口。规模较大的府第正门前多设置一个小广场,以石条铺地,形成狭窄巷道中较为开敞的空间。另外,在巷道口或街角处也常设有小空地,使巷道空间收放有致。街区内的传统街巷、民居和名胜古迹,由于其宜人的空间尺度和它们所表现出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集中体现潮州地方特色,成为了构成古城风貌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潮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