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9 10:36:0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陈斌
小时候,我感受过断绳风筝晃荡飘向远空那种惋惜,体验过井中提水断绳小桶忽然掉深那种失落。没想到,长大后,我又亲历了惊心动魄的另一种断绳。
潜艇,作为国之重器声威显赫,而在20世纪80年代,33型潜艇只由几十名官兵集体驾驭,这是何等的负重与担当。艇长是全艇最高军事指挥官,航海长则是航海技术部门的最高执行官,更是艇长的得力助手。通常情况下,这二人必须是军事、技术高度契合的搭档,同时也应该是思想、生活,作风、性格相对匹配的伙伴,这样才更有利于意志力、执行力、战斗力的高效集成。
那时,我们的艇长大李、航海长阿刚,个人综合素质都很高,但年轻气盛,个性较强,他们在日常篮球运动中产生了小矛盾,故出现隔阂,二人平时的情感链接居然处于“断绳”状态。然而,铁的纪律容不得军人有丝毫的公私混淆,丁是丁卯是卯,所以,纵然彼此心有千千结,也绝不敢任凭感情“断连”酿成工作“断线”,尤其是在出海作训中,二位的“天然”默契从没淡化,这也成了我们的活生生教材——军中无儿戏!
1985年深秋,我们艇在南海水域进行水面科目航训。即将入冬的气候,天阴沉沉,海风阵阵,涌浪激越,周遭的一切似乎都在对我们疯狂咆哮。在浩瀚的海面上,偌大的潜艇俨然一枚小针,孤独无助般地任由惊涛骇浪摆布,全方位、多维度折腾前行。艇上官兵虽在剧烈颠簸中眩晕呕吐,却顽强地坚守着各自岗位,一丝不苟实施精准操作。而挺立在舰桥上的艇长等指挥官,更被大幅度地、上下、左右、前后、顺旋、逆转复合摔摆,浪花水与汗水肆虐交融湿透了他们的身,狂风纵横劲袭紧揪着他们的心。沉浸此情此景,谁都晓得,若不是执行特训任务,只要潜艇立马深潜,就能使恶劣天气困扰得以消停,但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任何异想都要不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官兵们直面磨难,意志弥坚。
突然间,位于艇体最前端的声呐意外失灵了。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在不耽搁航行的同时,组织力量迅速排除故障。按照岗位职责,航海长是声呐主管部门的首长,责无旁贷,必须身先士卒去完成任务,他将孤身攀下舰桥,沿着1米多宽甲板走向30多米远的艇首作业。如果这仅仅是在静止地面上开展的工作,或许不足挂齿,可此时身处茫茫大海,风高浪急,危机四伏,排除故障过程随时都有人跌海里并被波涛汹涌吞没的可能。
为了保险,艇长下令用直径约3公分的钢缆圈栓航海长的腰部,并由舰桥上众人协力拽拉,缓慢地护送他沿着既定路径、同时攥住立于甲板的扶手钢绳逐渐前移。怎料阿刚才走了十来米,剧烈晃动起伏的艇体将其多次甩离甲板,终因冲力过暴,供他扶手的钢绳断了,缠绕在他腰间的钢缆也脱结了,还来不及眨下眼,阿刚已被狠狠地抛入海中,几个汹浪叠加涌来,人也立即沉没。这突如其来的情形使舰桥上的战友们格外惊呆,大家眼不转睛盯着海面,好不容易才盼到素有“神奇水手”美誉的阿刚在不远处露出海面、沉浮挣扎。顷刻,大伙儿争先恐后把救生圈抛向他,幸亏阿刚老练地擒获了飘荡的圈子并套上自身,才暂时排除彻底沉溺的风险。
紧接着,艇长下令开启水面救人模式。可是,面对这么急逼的情况,又处于如此恶劣的气候中,实施救援谈何容易。大李瞪着圆眼、咬紧牙根、万分沉着,慎重地发出每一道指令:“左进一、右退一;左车停、右进一;双进一、双车停、双退二……”,一串串口令发出了,救人的目的却反复地落空。每当近两千吨的潜艇挪近阿刚时,大李唯恐控制不住艇体惯性,一旦发生撞击将致之浑身碎骨,因此频繁急促地“停车”、“退车”。而当艇体与阿刚贴近程度不够,距离太大无法施救时,大李更是心急如焚。恶劣的气候严重加剧了救生的难度,一次次靠前,又一次次退后,援救过程反反复复重蹈,宝贵时间分分秒秒滑逝,此种境地怎不叫人痛苦万分。就在当下,残酷的“断绳”局面促发昔日“断绳”的衷情瞬间连通,一贯刚毅果断的艇长眼泪潸然而下,脸上几乎痉挛的肌肉显露出他极度酸楚的内心。大李眼见平时总爱较劲、而自己根本不想搭理的阿刚,时刻都有筋疲力尽被淹没的可能,其安危现正系于自己的操控之中,心念所及,泪涌如泉。他想,如果我指挥不力耽误了最佳救生时间,阿刚体力不支没能坚持到最后,那是天大罪过。于是乎,他铆足非常定力,豁出浑身解数,在官兵们的齐心协力下,在航海长的倔强配合和竭力坚持下,接续鏖战,不知熬过多少时间,才取得救援的彻底胜利……
自此之后,大李与阿刚嬗变成空前亲密的战友,他们同心驰骋于辽阔的深蓝中,齐驾并驱于建功军旅的大道上,争创出许多骄人业绩和感人事迹,成为大家的美谈。
一场十分曲折、极其艰难、终于成功的救生实战虽然已成历史,但它却永远留给亲历者深刻的感悟,更有力地诠释了患难之交见真情的人生至理。这段刻骨铭心的断绳故事郑重告诫我们,世上哪有什么比生死攸关更值得关切的问题,人与人之间即便成见再大、关系再别扭,在危难降临时一切都成浮云。人要真正为“人”,一撇一捺,工工整整,断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