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9 10:36:18 来源:潮州信息网
莲,凡人都喜欢。我喜欢它,并没有啥高大上的托词,只缘于小时候老宅里那一缸坤哥种的白莲。
潮州城也叫凤城。过去的凤城寻常百姓家,大多爱种莲。不管住着有多逼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只要宅子里有一方天井,有一个露台,几乎家家都会种上一缸白莲。打自我记事开始,我家的天井正中央就有一缸口径约一米的白莲。其实也不是我家,是同住在老宅上厅的发小阿文他家的。
凤城人种莲是有讲究的。每年清明节前后,阿文他哥坤哥就开始忙碌起来。先是把缸里的残荷废泥进行清理,这是费时费力并且脏兮兮的工作,但坤哥做得饶有兴致。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取出莲种,放在盆中用清水浸洗。莲缸一般都有一个用二十来块砖条垒起来约三十公分高的基座,这样种好的莲就能更充分地接收到阳光雨露。坤哥把清理干净的莲缸水平地安放在基座上,接着将在老城南门“书院池”掏来的一斗车淤泥,一小桶一小桶倒进缸里,淤泥一般不会装得太满,离缸口十公分左右就行;再将莲种重新放进淤泥里,这是个技术活,得留意不能放得太深太正,要靠着缸沿轻轻摁进去,没入淤泥三四公分就够了,接着舀几瓢清水满到缸口。最后坤哥还会摘一节石榴枝叶端正地插在缸正中,这让我们感到惊奇。坤哥告诉我们说,这是能辟邪的红花,插上去可以护佑莲顺利成长。这时阿文就会缠着坤哥给他放上几条小金鱼养起来,金鱼可以观赏,听说还能吃掉缸里滋长的孑孓呢。
莲种好了,年幼无事的我也就多了一份牵挂和期盼,每天总会惦记着。我时常可以一二个时辰端坐盯着莲缸发呆,巴不得它马上就能长叶开花。不用十天,二三个小叶芽就探头探脑地冒出淤泥,然后一天天慢慢地展开。起初小莲叶都是浮卧在水面,一些俏皮的也会偷偷地翻过缸沿搭挂在缸外,这时往往会招惹来几只蜻蜓,绕着莲缸飞舞,时而缓缓地停立在叶尖上一动不动做思考状,时而俯冲着跟水面来个亲密接触,把可怜的小金鱼吓得四处逃窜。渐渐地,新长的莲梗由细软到粗壮,由晃晃荡荡到亭亭玉立:那顶上叶盖由碟到盘到盆似的生长着,叶色也由浅绿到粉绿到碧绿黛绿变幻着。约两个月,一缸莲叶就那么风姿绰约地舒展开来,紧接着莲花也一朵朵次第绽放。晨风中月夜里,时不时地散发出缕缕清香,给闷热的夏日送来了些许清爽。
最痴迷雨中的那缸莲。老宅的雨景是挺别致的。每每下雨的时侯,我和邻居几个小伙伴就会搬过小凳子坐在屋檐下,看着那雨由小而大,由疏而密,由慢而疾;看着雨水顺着瓦楞、檐角先点滴,后成线地逐渐形成一幅幅整齐的水帘。而其实大家最喜欢看的是天井中间那缸莲:十几把莲叶迎着雨蓬勃地朝上挺立,像一只只硕大的翡翠玉盏喜接着点点甘霖。它们一滴一滴地积攒着,终于负荷不起,只见莲梗稍稍一弯,盏口一倾,一条亮晃晃的小银柱“倏”地飞泻而下,这时大家便拍着手,欢呼起来了。雨大时,这一只只玉盏点头哈腰、此起彼伏的,真是有趣极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让我明白了为何家乡父老们这么爱种莲养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贵品格,蕴含着千百年来凤城人祖祖辈辈赓续下来的朴实正直禀性。而每次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总有跑到离老宅不远的西湖公园莲花池赏莲的冲动。终于在一个满月之夜,我情不自禁地跑到西湖公园,在流水般的月光下,在芬芳弥漫的莲池边吟诵着:“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当时如痴如醉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再后来,行了万里路,领略了秋日西湖“曲院风荷”里“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的寂寥凄美;也流连于英德九龙小镇千亩荷塘“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的清新脱俗;更感受到文山普者黑万顷荷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阔震撼……一次次美丽的邂逅,让我对莲的喜爱与日俱增,也频频勾起我对老宅那缸莲的回忆。
自从凤城人纷纷从老宅搬进楼房住以后,能在家里种上一缸莲花已成为奢望。这两年,看到一位朋友频频在微信朋友圈晒炫她种的碗莲。看那“琴韵”、“瑰丽”、“粉魁”各色花品争奇斗艳,不觉爱心泛滥,手痒不过,跟她要来了“星火”、“白玉”、“小佛手”、“洛神女”等几样品种。然后便忙忙地买盆、筛泥、下种、追肥。很快的,一盆盆叶长叶舒、花开花落,倒也养眼。但看着看着,总觉得这些人工培育出来的莲品婀娜中有失敦厚,妖艳中凸显浮华,是哪儿不对了呢?
今年五一节,三姐从广州回来,约了离散多年的邻居兄弟姐妹们回老宅相聚。邻居中不少人已二三十年没见,转眼间都花甲耳顺了。难得欢聚,大家七嘴八舌,叙谈陈年往事,感叹岁月蹉跎,过往的生活摩擦、陈年积怨在一声声的嘘寒问暖中烟消云散。
老宅当然更老旧了,但让我惊喜的是那缸莲竟然还在,而且长势可人。至今还镇守老宅的坤哥跟我说,我们搬出去不久他就下岗了,那段时间挺艰辛的,但他还是年年养莲,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细心地侍奉呵护这缸莲。今年暖春,莲种得早也长得快,眼看都有花骨朵了。现在孩子发展得不错,给他和坤嫂生了一对孙儿孙女,二老一人一份社保退休金带孙养花,颐养天年,小日子虽不富足但也滋滋有味的。坤哥体胖了,脸润了,头发越发油亮黝黑了,根本看不出他跨年就七十了。他勤快地点起小炭炉,温雅地为我们奉上一杯杯香浓醇郁的工夫茶。坤哥的气定神闲云淡风轻让我们深感他对当下生活的惬意跟满足。
细品着在和煦春光里摇曳生姿的莲,体味着坤哥几十年如一日的那份守护和坚持,我一下子解开了疑惑:老宅的这缸莲之所以让我心心念念的,是因为它有烟火气,有人情味。它绿得那么剔透,白得那么皎洁。而凤城人,也从来都是那么的率真、精致和纯粹!
郭斯庆
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