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4 16:0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孩童时期的成长经历,影响着人的一生。特别是特殊儿童的成长之路,更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近年来,饶平县关工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通过“三工”联动、结对帮扶、公益研学、聚焦孤残、创建“雨露之家”、实施“候鸟计划”等多种形式,融合帮扶力量,探索关爱途径,打造帮扶品牌,深耕关心呵护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园地,助力平安潮州建设。
整合资源 “三工”联动
饶平县是原中央苏区县,红色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薄弱,北部山区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如何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基层关工委工作的一大重点。
2019年,饶平关工委将该县大爱社工服务中心和众爱义工协会吸纳为县关工委成员单位。随后,多次组织调研,明晰合作方向,确立上下互动、“三工”联动的工作思路。黄冈镇、浮山镇、樟溪镇、汫洲镇关工委在县关工委指导下,主动与社工、义工组织对接,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中合作联动,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饶平关工委还联合大爱社工服务中心,选择留守儿童较多的樟溪、浮山两个镇进行试点,持续开展“一对一帮扶”,打造“雨露之家”。今年,还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先后联合组织、统战、民政、妇女等部门和社工、义工机构,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参观长征干部李沛群纪念馆、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麦贤得英雄事迹展览馆,让留守儿童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精准帮扶 动态管理
浮山镇的一位余姓小朋友,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只能跟着爷爷艰难度日,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却没能上学求知,生活也陷入困境。在走访排查发现这一情况后,饶平关工委与社工迅速收集掌握确切资料,为其落实结对助学,提供资助,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
这正是饶平关工委在动态掌握急需扶助的儿童信息基础上,积极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饶平关工委多次和大爱社工,通过日常入户走访观察、活动记录、与监护人座谈、与学校老师交流,进行信息收集,建立特殊儿童基本信息和健康、医疗、教育、需求等方面内容的服务档案。
在分析评估后,饶平关工委顺利完成对全县1700名特殊儿童建档立卡,并逐步推进帮扶工作落地落实。其中,浮山镇东官村、东洋村和樟溪镇有120名留守儿童居住相对集中,饶平关工委还指导社工中心以此为点,打造“雨露之家”,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式方法,并拨付专项资金支持浮山镇实施留守儿童社工服务项目。
探索创新 公益研学
为帮助贫困地区孩子们解决身体发育的营养所需,饶平关工委与县民政局和大爱社工服务中心携手,想方设法调集社会资源,使其与儿童营养需求对接。
经过调查研究、营养咨询、产品设计后,儿童营养扶贫公益项目“大爱营养计划”顺利推出。至2020年12月,该项目已吸引10家公益机构和爱心企业参与合作,直接服务20个乡村超500名农村儿童,为他们增添营养、增强体质。
同时,为满足农村孩子对感受世界的渴望,饶平关工委和社工机构自2020年以来,启动“公益研学”农村助学新模式。截至目前,已组织“重走红军路,坚定筑梦心”和“观韩听潮”等多场公益研学活动,让近200名留守儿童走出农村,增长见闻、丰富知识。
关注孤残 培训技能
孤残儿童未来成长好不好,关键在于能否顺利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为促进具有一定智力和劳动能力的孩子将来能顺利走向社会,饶平县关工委联合大爱社工服务中心,以福利院为站点,以培养孤残儿童健全人格为重点,积极寻求有利于孤残儿童个性发展的途径,根据孤残儿童不同的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水平,对他们开展职业技能意识教育及技能培训。
而对因患脑瘫、肢体缺陷、语言障碍等原因,无法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孤残儿童,饶平关工委还因人、因地制宜指导开展特殊教育,通过电脑、手工编织、超市服务等技能培训,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潮州日报记者 陈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