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9 09:48:35 来源:潮州信息网
状元第
□ 陆利平
孚中村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东部。村中有一座围寨,名叫孚中寨,寨门坐西向东,寨门顶那写满沧桑的石匾上镌刻着“孚中寨”三个正楷金字。古寨前向潮州笔架山,后依托羊铁岭,经纬分明,呈长方形,东西进深107米,南北两端长113米,占地总面积方12091平方米。这座古寨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是一座颇有规模的围寨。寨中有一座状元第,寨门口还有状元石狮和旗杆石。状元第位于入寨门右边。寨因状元第而远近闻名。是呀,这可是一座真真实实的状元第。状元名字叫黄仁勇,他是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为庆祝嘉庆帝登基特开恩科,在殿试中式武进士第一名武状元。
这座府邸是在1796年黄仁勇考中武状元后,按清廷官制督建的。状元第建筑面积408平方米,呈现一座二进阶三座落的格局,前座、中座和后座都是一厅两房,前天井设南北两廊,后天井设两间南北厅。前厅设置臻屏,臻屏上面挂着钦点状元匾。中厅前后设置12幅扇门,扇门是用优质梨木雕刻而成的。12幅梨木雕刻扇门分为“麒麟送子”“八岁学武”“习文练武”“京城潜修”“状元及第”“头等侍卫”“君臣銮弈”“承德守猎”“治国献策”“威镇南疆”“一代英才”“光耀南粤”的画面。每幅扇门都以一个侧面讲述黄仁勇生平的一个故事。
与想像中的状元第不同,眼前的状元第显得有些不成规模。甚至状元第的门口巷并不宽,我们要拍摄一张状元第正面全景图,站在巷口的任何位置都没有办法将整个状元第门面摄下,可见其地方的狭窄。但给人的感觉仍不失古朴、庄重之感。
黄仁勇中武状元之后,授予福建金门镇中军游击之职(官正三品)镇守金门,在金门镇任职达15年之久,任职期间,坚守海岛,抵御外侮,保卫黎民,政绩卓著,屡受朝廷嘉奖和封赏。嘉庆帝恩赐诰封四世武功将军(从二品)。
满清中后叶,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犯我海疆。还以经商为借口,实则觊觎我福建、广东沿海要地,走私越货,贩卖鸦片。时又有洋盗与沿海海盗互相勾结,侵扰海疆,其中尤以广东、福建沿海为甚。黄仁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赴命的。
黄仁勇自知任重,毋敢懈怠。赴任之后,即整肃军纪,体恤民情,严令守军,不得扰民,不得妄取民众一草一粟,凡敢以身试法者,当按律严惩不贷。同时,加固炮台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建设,充分施展他的军事才能,在第一次与洋盗的金门炮战中便取得胜利。金门炮战,威震敌胆,扬我国威。自此很长一段时间,洋盗不敢贸然扰我海疆。然则,洋匪勾结海盗,贼心不死,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啸聚一道,再犯金门海疆。黄仁勇自洋盗退去后,谅其不死心,于是枕戈待旦,誓死护疆。最后在其他部将的配合下,一举将洋盗剿除之。据传,嘉庆帝在御览黄仁勇金门报捷奏折后,慨然道:“真乃仁者大勇,勇者无敌矣!”状元第中厅扇门的“威镇南疆”“一代英才”“光耀南粤”就是黄仁勇在金门驻守抗敌的生动写照。
自从隋、唐开启科举制度以来,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广东省在科举制之下一共是有9名文状元和5名武状元金榜题名。在潮州武状元只有黄仁勇一位,他与文状元林大钦形成了潮州独一无二的文武双星辉映佳话。
黄仁勇中状元之后,按规定是可以在潮州府城建造状元坊,但是现在牌坊街却没有他的状元坊。原来那时潮州城内主要街道牌坊林立,要建黄仁勇的状元牌坊,必须另外在旧西门街鱼肉菜市场附近无偿强征民房商铺,开辟一块场地作为黄仁勇建牌坊之用。官府张贴告示,强行拆迁令旗圈地,市民震惊,被拆迁者商铺民房摊档60余户即将生活无着,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哭声一片。黄仁勇闻知此事后,即致书潮州知府:“我是潮州农民的儿子……深知民间疾苦,强行拆迁60多户商铺房屋作为建牌坊场所之事切不可做,建造状元牌坊之事,有地则建,无地也就罢了。”潮州知府和海阳知县除了在旧西门街鱼肉菜市场附近强行拆迁民房之外,再也没有其它土地可建造黄仁勇的状元牌坊了。黄仁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所以他深知民之疾苦。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黄仁勇为官清廉,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保护大众的利益,一时传为佳话。
黄仁勇生于1762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寨中居住。直到12岁才进私塾读书。但他志向远大,不但读书勤奋,又喜爱练习武艺,练武时用过的巨石,从100多斤到重达300多斤。现在还保存有两块练功石,其中一块重310斤,另一块重200斤。这些练功石看似平凡,但普通人根本拿不起来,可见黄仁勇武艺之高强。
他读过的书斋叫“龙头书屋”,就在这寨中,离状元第不远。书屋现在还保存着,我们进入到书室里感受一种古风。书室并不大,只有一厅一室,近百平方米。“书室原先不只有这么大”,陪同我们参观的黄瑞平说:“书屋始建时分前后二座,呈中厅、后厅、两边厢房、南北二小天井格局,总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将书屋后座拆除,书屋面积由此而缩减,但书屋中象征吉祥的鲤鱼跃龙门、喜鹊衔枝、麒麟送子、郭子仪封相等装饰泥塑,以及孔夫子神座等一般应有的祈福物保存完好,让人感觉书香依旧。”黄瑞平是本村人,也是一位文化人,对当地风土人情甚为熟悉,说起先祖,满是一脸的自豪。
书屋到处留下先贤黄仁勇数不清的印记。后来,黄仁勇还为龙头书屋撰写冠名联和门联。书屋冠名联是:“龙虎风云会,头鳌雨露恩”:“书读圣贤传,屋藏经史文”。书屋门联曰:“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风还是读书。”
在这里“喜鹊衔枝”隐藏着一个传说:黄仁勇开殿试时,手舞120斤重关刀,左右飞转,呼呼有声,将个嘉庆帝看得目瞪口呆。骤然间,黄仁勇将关刀抛向空中,只见关刀在空中翻旋数周后,急速坠降。此刻,黄仁勇不慌不忙,稳坐马鞍,仰头朝天,张口横向咬住飘然而下刀背,然后翻身下马。殿上嘉庆帝方回过神来,惊问黄仁勇:卿,方才咬刀招式,呼何名称?黄仁勇急忙下跪,答曰:喜鹊衔枝。
在有关武科殿试考场上,中得状元甚至进士都有留下相关的美好传说。我看到黄仁勇的另一个传说是:殿试时,黄仁勇挥动大关刀时不慎右手误失,刀将落地,黄仁勇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用左脚尖将刀柄踢起,又舞了起来。在座众人无不捏了一把汗。比试完毕,嘉庆帝问仁勇:“刚才踢刀是何架势?”仁勇急中生智地跪奏:“这叫‘魁星踢斗’。”嘉庆帝听后甚为满意。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个“喜鹊衔枝”的传说。实际上,这些传说都是后人加上的,充分显示了作为武将的力大无比与智慧并存,也表现了后人对先祖的崇敬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