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文人雅士推崇韩公——韩祠古碑刻详解之沈伯咸篇

发布时间:2021-11-21 10:06:35 来源:潮州信息网

庄志平

“泰山北斗”是历代文人对韩愈儒家道统地位和卓越成就的喻颂。韩文公祠内最能代表崇韩文化的古代碑刻,当属沈伯咸题写的碑刻(如图)。该碑立在韩祠最显眼的位置——正座后壁北侧、韩公塑像右侧,高258厘米、宽139厘米,行楷阴刻,碑文内容:“功不在禹下”,落款为“嘉靖丁酉八月礼科右谏嘉禾沈伯咸题”。沈碑为祠内“两高”题刻(祠内碑刻高度最高、对韩公评价最高);高耸屹立的碑刻,如高山星辰般雄视世间一切,颇有些许“泰山北斗”的意象。

该碑对韩公的评价为“功不在禹下”,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统治阶级对韩公儒学正统地位的肯定,符合标榜为“清流”的官员心态。“功不在禹下”引自韩公文作《与孟尚书书》,原文为:“……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潮学大家曾楚楠认为上引文大意:“孟子坚持儒家正统,使人心归正,有如引导泛滥的洪水归于大海,他的功劳,可与治水的大禹相媲美。”沈伯咸也正是借此,评价韩公大力推崇孟子宗孔氏、崇仁义,大力弘扬儒家思想,其功绩不在大禹之下。

笔者通过各类史籍全力寻找沈伯咸的生平记载,但神龙见首不见尾,潮州各类地方志乘均无记载。正当无从着手之时,碰巧看到梅晓民发表于《文苑纵谈》之《明清两代嘉兴府秀水县进士考析》,再按图索骥,找到镇江市图书馆收藏的明嘉靖年间沈伯咸西清书舍刻本《唐陆宣公集》的相关介绍,终于对其一生有了大致的了解。

沈伯咸,浙江秀水(浙江嘉兴)人,初名咸礼,字公甫,号少泉;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当科状元为海阳林大钦,潮州府有4人登进士第),授行人(隶属于专门在衙门间跑腿的行人司),迁户科给事中,转直隶宁国知府,改南京国子监丞;著书室称“西清书舍”,文笔灿然,主要著作有《袖韵要释》,并刻印过唐陆贽《唐陆宣公集》24卷,是现存私刻本中的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版本价值,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从韩祠碑刻落款为“嘉靖丁酉八月礼科右谏嘉禾沈伯咸题”,可知上述信息略有漏缺。沈伯咸在登进士第后的1537年曾经担任过礼科右谏,即礼科右给事中(从七品)。明代六科给事中职责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监察六部、纠弹官吏,与御史虽近但又更专门化。

沈伯咸与韩祠结缘的记载,地方史载尚未发现只言片语,为此,笔者大胆推测一下沈碑的来源。众所周知,1536年,礼部尚书夏言向嘉靖皇帝上《献末议请明诏以推恩臣民用全典礼疏》得允,嘉靖皇帝颁发了允许臣民祀始祖的诏令。在全国民间祠堂轰轰烈烈大建设背景下,1537年沈伯咸奉命视察广东至潮州,在拜谒韩祠后题赠了这一弥足珍贵的墨宝。以上推测属个人见解,于兹求教方家。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