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官硕人看《官硕案》

发布时间:2021-12-21 09:41:06 来源:潮州信息网

从学校毕业出来,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当教师。平时也看看潮剧演出,但并不关心所看那出戏之外的种种,比如潮剧的前世今生,这出戏怎么产生的,甚至剧作者为何人等等。后来,被安排到专业剧团去任编剧,原本很不关心的那些方面,就成了我极度关注的内容。

作为潮剧的一名编剧,首先面临的是写什么?很自然,为潮州观众写剧本,第一选择是地方题材,这既是观众喜欢的,又是作者熟悉的人物故事,成功率高一些。你看在潮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传统剧目,还不是本地故事的《陈三五娘》(即《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前两出戏的人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至今府城郊区的花园村据说是黄五娘家的花园,至今还有一口古井被称为五娘井;揭阳市榕江边则有苏六娘故居至今成了一旅游景点。这种有真人作依据编演的戏出,观众感受亲切是卖点之一,所以,找不到史实依据的《金花女》,后代的改编者,也尽量把其潮州化,说金花就是饶平人。直至近年,《柴房会》的李老三也成了饶平乡亲了。

戏剧是文学作品,并非历史课本,莫太较真,若要字字有依据,那就没有戏曲了。

不过,观众对剧本能写身边事还是十分欣赏。我当了专职编剧之后,查阅资料时也比较关注历代地方题材的剧本。某次翻阅潮剧史料,赫然见到剧目中有《官硕案》三个字!

我说赫然见到,是因为大出意外,是十分惊异,然后是惊喜。因为我是个官硕人。

一个从事潮剧编剧的官硕人,看到历史上有一个叫《官硕案》的剧本,能不惊喜欣喜?!

据考释,这是民国初年编演的时装戏。林淳钧、陈历明编著的《潮剧剧目汇考》收有《官硕案》条目。现照录如下:揭阳县官硕人李天锡,于实叻身故,遗一子六岁。其番妻李柳氏另赘陈亚隆,仍居实叻营商。天锡同乡人李亚歪由实叻回唐,李柳氏托其带子及款八百元回揭阳交天锡之母。谁知亚歪将款吞没,认小孩作己子。天锡之母曾到歪家问讯,为歪赶逐。时有侨商往实叻,锡母托其访寻天锡。李柳氏知歪吞银拐子之事,大怒,回唐山访锡母,并请李姓族老相助,向亚歪交涉。歪矢口否认,反打柳氏婆媳。族长乃控衙门。歪用款买通吏房包加本和师爷程炳章,于验柳氏及其儿子血统关系时,用开水冲白醋假充清水上堂使用,使柳氏母子之血不能相结。官乃重责柳氏二十大板。柳氏不服,回实叻取款,拟上诉于潮州府,经其夫劝告,转向实叻官府告状。官厅电知会潮州府。柳氏再回唐山,潮州知府曾继渠亲自提审,包加本招认受贿,案情大白,银及子均判还柳氏,亚歪及包加本判斩,程炳章驱逐回家。

很自然,我不会因获得剧本简介而满足,希望读到剧本。在潮汕地区多方寻觅,找不到原剧本,也打听不到有人看过这出戏。剧本称时装戏,应该就是写清代发生的故事。剧中府官称知府,明清时该然。如果是明代的故事,就是古装戏了。

20世纪90年代,我随所供职的潮剧团到新加坡,也即《官硕案》发生时称为实叻的国家。极希望能找到这个本子,但也一无所得,很感失落。

多年来,《官硕案》的人物和故事一直萦绕在我心中。这出戏的信息量很大,令我最难忘也最受感动的是柳氏,林淳钧在剧本内容介绍中称李天锡的番妻,是实叻原住民无疑。她有仁有义,她了解唐山人对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重视,也懂潮州人过番是为赚钱寄回家的执着。丈夫亡故,她另配夫婿,却不忘前夫的老母及骨肉。亚歪吞钱拐子,她毅然远渡重洋到唐山告官。受尽冤屈而绝不屈服,终让正义得以伸张。这么一位女性,在华侨史上应该有她的位置,异国情义,光耀艺坛,舞台因而生辉!(李英群)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