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2 09:56:57 来源:潮州信息网
□ 刘妍
五岳归来不看山,行走归来不看城,我却越发情有独钟潮州古城,独孤一味。
站在古城墙上俯视,或无人机下的鸟瞰,古城别有一番情趣。一步一景,移位移景。这是古井,那是老街。此为戏院,彼为书院。虚虚实实,梦幻与现实交错。当下流行穿越,若能回到古代科技文化水平最高的宋朝,空间换时间,乐哉幸哉。纵横交错的街、巷,巴掌大的古厝,如人的毛细血管般,微小却不可或缺。人独自行走在“毛细血管”里,如血液在血管里穿行,自由地流淌。阿嬷一声“吃饭啰”,听得过路人热泪盈眶。来自陌生人的美意——“你好”“食茶”,这一声声问候与牵挂,不但让游子感动,更能让路人体味到古城中浓郁的人情味。
岭南画派当代著名代表人物林墉的古厝就在古城间。某个清晨,睡梦中醒来的先生,睡眼惺忪,迷迷糊糊中听见隔壁阿嫲喊孙子吃早饭。“跑得满头大汗,干什么?”长辈对晚辈的溺宠全暴露在言语中。此情此景,勾起先生无限的思绪。儿时的记忆,慈母的呼唤,刻在骨子里的烙印。先生讲述此情此景,往事如烟,21年过去了。我至今仍记得当时先生双目擎泪的深情。广州艺博苑草坪处,午后的阳光,金子般铺满草坪。阳光沐浴之下的先生,谈论时的情境,犹如散发着柔软的佛光。那是人性至善至美至纯的独特魅力。
诚然,柔软的佛光是无数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古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极其符合中国式的审美。理性的极致与感性的无限。虚无缥缈也罢,纯粹朴素也好,国人似乎更推崇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美好。建城数百年的潮州古城,每一天都在践行着中国审美范式,规整不失灵动,灵活不失秩序。众所周知,从色彩的角度具体而言,周代喜赤,秦代好黑,唐宋代则尚黄。皇帝老儿黄袍加身,就是最好的佐证。十相留声的古城始建于北宋宋仁宗期间,选择最质朴的黛灰。数百年来,铁马兵戈,沧桑兵火,破了补,毁了修。几经大修,无数匠人呕心沥血,古城、城墙的位置、墙体结构、门楼、雉堞等保持原貌,原汁原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星星点点的人间灯火,比天上的繁星更打动人心。水创造了生命,火创造了文明。灯火如同文明的星星之火,数千年以来,形态一直在更迭。不变的是其内核,延续着文明的火种。家家户户的人间灯火,灯火里的人间烟火。风吹过,灯火自由舞动。它们是天选的舞者。单人舞、双人舞、群舞,舞者仁者能者。火之舞,舞动全城,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