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2 10:04:25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陈放
素食,泛指蔬食。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说:“案素食,谓但食菜果糗饵之属,无酒肉也(《匡谬正俗》卷三)。”素食,习惯上叫素菜,素菜是以植物类、菌类食物为原料制成的菜肴。中国的素菜源远流长,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祭祀和重大的典礼。道家和道教“法自然”的养生观念和养生实践,对中国人的饮食烹饪影响处处可见。今人常用的素菜食料豆腐,就是笃信黄老的汉代淮安王刘安率领一批方士研究外养之“丹”而得的产品。魏晋、南北朝时,素食有了飞跃发展。一般茹素人士崇尚清淡,笑傲王公,他们认为“肉食者鄙”。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把素食专门列为一章作了论述。随着佛教的传入,“吃素”理论逐渐形成,对素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素食终身,为天下倡。素食一经皇帝提倡,得到迅速普及,并向精美方向发展,“变一瓜为数十种,食一菜为数十味”(《两晋南北朝史》)的事,也随着出现。此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素菜的烹调技术日臻完美,自成体系,独树一帜,风格别致,成为丰富多彩的中国菜肴和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素菜是潮州菜的一大分支。何以“素菜”要加前置词“民间”?盖因本文所指的素菜有别于寺院素膳,兹略述如后。
自唐宋以降,潮州一带由于佛教的传入,寺院庵堂应运兴建,至清朝末叶,规模大小不一,数约逾百。其中历千百年之久且较具规模者更是名闻遐迩,至今得以保存下来的有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护国禅寺、揭阳双峰古寺等。古代因佛教的盛行,潮州境内相继出现了不少文化较高、修养有素的高僧名尼,加之不少因官场失意或逃灾避难的名门望族、豪绅旧吏落发出家;信佛者服从于佛门不吃荤腥的戒规,寺院素膳亦随之盛行。《山家清供》载:宋代杭州开素菜“荤作”之先河,有“假煎鱼”“罂乳鱼”“素蒸鸡”等菜色。潮州寺院的素膳,则大多模仿潮州荤腥菜式。这么一来,各款贡佛斋素亦相继形成,制作考究,穷极工巧。其后,不少别具特色的斋素食谱在潮州地区各寺院中得以传承。
潮州素菜谱历史上仅为佛门弟子所代代传,千百年来所谓道俗有别而鲜为人知,相传潮州开元寺及潮阳灵山护国禅寺均有寺藏素菜谱若干册,揭阳双峰古寺亦有各款调理斋素之秘笈,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多所湮没。
至于民间素菜,可谓是南国岭东一方水土所孕育的一朵烹饪奇葩。
潮州背山面海,韩江穿境而过,水陆物产丰富,四时蔬菜瓜果纷呈,南北干果齐备。潮州菜更接近闽菜以至淮扬菜的清淡,何况烹制“斋菜”耗费不多,故民间多有做素菜的习惯。
也许,有些外地客人在农历正月初七日做客潮人家庭,吃过“七样羹”,个个赞不绝口。 “七样羹”——用春菜、白菜、油菜、厚合、芥菜、芥蓝菜和生蒜下锅,猛火快炒,再加入猪骨汤和精盐,装进煲锅以文火煮之,待上桌之时,嫩烂滑口,浓郁甘美。五代的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七日以七种菜为羹”,可知此菜色由来有自。潮人的老一辈 ,则有“食七样羹,食后变后生(年轻)”的食俗语。且看,此种酸碱平衡、兼有多种维生素的地方菜,正是符合现代营养学的科学用餐理念,这就是潮州素菜的一个例子。
迨至现当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高度发展,人们对素食菜肴中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各种营养成分、吃素食能增进健康的认识日益加深,潮州民间素菜亦已逐步深入社会,贻百姓之口福,为世人所乐道。
潮州民间素菜,若细分之,有家庭素菜和餐馆素菜之别。前者重在营养搭配,变换口味;后者重在商业经营,更注重菜品的色香味及上菜器皿的精巧别致和菜肴名的吉祥华贵。但是,两者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其一,大量采用四时应令蔬果为材料,乡土风味浓郁。清人李笠翁谓:“论素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用“鲜”字概括素食之美,强调清淡取胜。潮州民间素菜,正是深得个中三昧。如“水果三丝烙”,以苹果、山东梨和香蕉为主料,去皮取肉切成丝状,调入生粉粘匀,均匀铺放入“炒鼎(锅)”中,以文火烙煎成定型饼状,再注入油,边煎边转动,煎炸至酥脆呈金黄色,撒上花生末,即成佳肴。此道菜,若主料改变为土豆、香芋、地瓜,即成“素三果烙”;若选用其他蔬果,即成“冬瓜烙”“丝(秋)瓜烙”“马蹄烙”“南瓜烙”“番茄烙”等。又如,“梅羔金丝瓜”,以切成两半的金丝瓜沸煮15分钟后盛入盘中入冻保鲜,吃时把潮州特产梅羔酱淋在上面,撒上炒白芝麻,夏令吃之,鲜嫩爽口,梅羔味浓。尤其是那金丝瓜皮,据说还有益气、抗癌等保健作用呢。而近期,由于超市中有魔芋、日本豆腐等新产品卖,潮州 民间素菜也与时俱进,引入时新原料。如:“柠汁豆腐”,即以日本豆腐、鲜柠檬、芹菜粒三者为主料制成,开胃健脾,酸香可口。
其二,“素菜荤做”,不泥古而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素菜的主要原料,固然是植物油、“三菇”“六耳”、莲子、榄仁、面筋、发菜、金针、花卉、蔬菜、豆腐和豆制品等,随着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出现,经过科学提炼的豆制品、海藻结晶、高级淀粉等各种新材料,以及多种新佐料和调味品,也为潮州民间素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物质基础。
由于民间素菜绝非信佛者的“食斋”,故推崇素菜荤做,即菜色的主料是蔬果,但不排除配上一两味“荤”料。例如:“七彩豆腐羹”的主料为萝卜、香菇、青豆、韭黄、豆腐,但也加入少许虾肉和鸡汤。“五彩素丝”,主料为五色椒、冬笋、樱桃萝卜、球茎茴香、咸菜和姜丝,但也少不了加上鸡汤。“清炖三色瓜丸”,主料以南瓜、萝卜和芥蓝梗雕刻为圆球丸状,但还是要加上少许的鸡汤和虾肉,如此一来,汤清精美,多彩鲜艳,口味殊异。在诸多“素菜荤做”的菜品中,那“荤”的主角,大多是鸡汤、肉骨汤、虾肉或瘦肉片。
上述“素菜荤做”,并非百分百的“遵古法制”,而是渗入适量的“荤”料,或许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我们知道,提倡素食,研究素菜,并不否认肉食对人体营养的价值。记得恩格斯曾说过: “请素食主义者先生们原谅,如果不吃肉,人是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的。”应该指出的是:绝对素食和单纯肉食,在营养上都会导致失调,使人体物质代谢发生紊乱,引起某些常见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过犹不及,偏颇不得。因此,潮州民间素菜渗 “荤”料,还是高明的、符合科学道理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