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时政要闻

潮州市枫溪区以洋头村为试点全力打响“村改”突破战

发布时间:2022-01-05 10:45: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自潮州市开展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以来,全市各县区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村改”工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市长何广延在历次动员会、现场会上的讲话要求,积极谋划、强力攻坚,因地制宜探索“村改”新路子。近段时间以来,枫溪区将路东办事处洋头村作为“村改”工作试点,着力盘活低效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全面铺开村镇工业升级改造打下坚实基础。

找准“切口”是破解改革难题的第一步。作为枫溪区“村改”的首个试点,洋头村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协助下做足前期工作,对村内的企业数量、土地权属、产业类型和企业现状进行摸查统计,最终确定选取一处约100亩的工业区作为改造地块。“洋头村兴洋路左侧的工业园自90年代开始建设生产,面积约100亩,范围内有18家企业,大部分是旧厂房或简易铁棚,主要从事制造日用、工艺陶瓷。” 洋头村村干部洪树彬说。

结合“进村入企”摸底统计,枫溪区同时为企业做好答疑释惑、问需寻策,并在村里组织“一对一”“面对面”政策宣讲,解析具体政策,争取更多企业和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目前,洋头村的“工改工”项目已经党员大会及村民大会同意通过,正在上报改造方案。“如果能够实现‘工改工’,就可以对使用效率低下,布局混乱的工业用地进行再开发、再利用,在消防、环保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形成一个配套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的工业园区,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对企业转型升级和持续性发展有重要作用,希望政府能够尽快推动这项工作。”洋头村企业负责人洪森泉告诉记者。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洋头村还有不少企业对于开展“村改”的意愿很强烈。廖礼锐在洋头村从事了十几年的陶瓷生产,因为厂房限制,目前工厂的成型车间还在沿用几年前的老设备,效率不高、产能也上不去。“现在很多工厂都开展智能化、自动化改造了,这些先进设备对于厂房的承受力、高度、空间都有很高要求,如果要引入这些设备,需要在基建的时候就把设计等前期工作处理好,而现在一些老厂房根本没办法实现,所以企业要想实现更大发展,厂房改造是势在必行的。”洋头村陶瓷企业负责人廖礼锐说。

在这次洋头村的工业改造方案中,廖礼锐的厂房正好划在改造范围内,他打算利用这个契机顺势改换新设备。“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大力推动‘工改工’工作,并给予企业更大的扶持力度。” 廖礼锐表示,企业能够用上更好的新设备,对生产力的提高肯定是有一个新的飞跃,希望政府把“村改”规划做得更细致,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改革中面临的难题。

低效工业用地的再改造、再开发是“村改”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对于大部分村镇工业区来说,避免大拆大建、实施灵活开发是压缩周期、降低成本的好路子。记者了解到,洋头村工业园内超过八成是单层的厂房或简易铁棚,其余是两层以上的结构厂房,针对这种情况,枫溪区将采用“全面改造”与“微改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渐进式改造。

潮州市更新工程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占杰表示,采用这种“全面改造”和“微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更适合目前的洋头村,周期相对比较短,成本也比较低,局部改造将针对新型的楼房进行外立面改造和功能提升,对单层的厂房在新的规划条件下,重新建设新的厂房,实现产能转变,能够提高整个土地的利用率。

枫溪区表示,接下来将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资源,推动“村改”工作取得突破性、显著性进展,为枫溪产业转型升级闯出“一片天”。 一方面,加强对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学习研究,充分借鉴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土地和规划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另方面,以“腾笼换鸟”的方式,积极引进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等新型产业进驻,实现园区转型升级发展。此外,在坚决淘汰产能落后、污染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企业的同时,妥善安置优质中小微企业、有潜力的科创型企业及产业链必要的配套企业,全力以赴服务保障企业平稳过渡、扎根发展。

(潮州日报记者 梁佳涛)

关于时政要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