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1 17:1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全市撂荒地复垦复耕暨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潮安区浮洋镇召开
破解“三大瓶颈” 推动“三大转变” 强化“四大保障” 以扎实成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1月10日,全市撂荒地复垦复耕暨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潮安区浮洋镇召开。会议以现场观摩、示范带动的形式,推动各县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这是潮州市连续两年在新年伊始以现场会的形式研究部署“三农”工作。
在市委书记何晓军、市长何广延的带领下,与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先后前往浮洋镇斗文村、仙庭村两个撂荒地复耕种植现场和东陇村冬修水利现场,实地了解撂荒地复垦复耕和农田水利建设开展工作情况。观摩中,何晓军不时俯身查看水稻、青椒等农作物长势,详细了解种植规模、主要品种、生产销售等情况。
“推进撂荒地复垦复耕和农田水利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随后召开的现场会上,何晓军强调,要紧抓冬春黄金时机,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垦复耕,积极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以扎实成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一定要保证土地流转不流失,确保农民有收益!”何晓军强调,要破解“三大瓶颈”,推动撂荒耕地问题解决取得新突破。要破解农民不愿复垦复耕的思想瓶颈,重点做到“五个一定要”:个别承包地未颁证到户的镇村一定要颁证到户;推进土地流转一定要规范程序、规范协议;土地流转之后一定要迅速开展复垦复耕;流转的收益一定要第一时间发放到群众手中;基层干部一定要进村入户宣传。要破解农田水利设施不到位的瓶颈,未雨绸缪做好抗旱防涝准备,系统谋划农田水利项目,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破解工作方法落后低效的瓶颈,发挥好山好水好土壤的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制订整治方案,探索多种支持补助方式,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何晓军强调,要推动“三大转变”,让“老土地”焕发新活力。要优先复耕高铁沿线、高速沿线、村庄周围等撂荒耕地,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荒废土地向美丽田园转变。要积极组建农机合作社,引进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化农机装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智慧转变。要对接深圳等先进城市,对标“圳品”等一流标准,完善蔬菜供销体系,发展精深加工和产地初加工,让“潮字号”农产品打入“湾区”,推动农产品由初级低端向品牌高端转变。
何晓军强调,要强化“四大保障”,进一步提升工作协同效应。强化组织保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打好撂荒地复耕复种“歼灭战”和农田水利提升“攻坚战”;强化作风保障,激励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强化要素保障,发挥“潮农投”撬动作用,引入金融源头活水,用好贷款政策红利,激活沉睡资产资源;强化宣传保障,报道推广潮州复耕撂荒地典型经验,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何广延要求,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复制推广成功模式,扎实深入推动撂荒地复垦复耕和农田水利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见实见效。要围绕“复垦复耕”抓攻坚,以清单化、台账化、责任化方式压实各县区镇村“灭荒”主体责任,统筹合力、集中攻坚,全面铺开土地流转、生产托管、产业融合等工作,打好打赢撂荒地“歼灭战”。要围绕“水利设施”抓攻坚,着力破解沟渠水利设施不完善、农机道路不畅通等瓶颈制约,全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要围绕“稳粮增收”抓攻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市委副书记王文森解读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市委常委、副市长林文锋通报全市撂荒地复垦复耕工作情况。
市委常委、饶平县委书记陈跃庆参加活动。
(潮州日报记者 杨燕芳 通讯员 林青 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