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07 16:53:44 来源:潮州信息网
2月7日《南方日报》“笃行·新局”特别报道
邀请人民英雄、劳动模范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近7000场党史主题宣讲,受众近40万人次;举办“阅读红色经典”活动3600多场次、参与人数21万多人次……日前,潮州市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召开。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背后是潮州过去一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懈努力。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潮州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注重以上率下,注重群众满意,注重守正创新,注重推动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不仅如此,潮州还立足实际、创新载体,灵活多样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让“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以史为鉴笃行不怠。潮州将继续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勇担使命,紧盯目标、干字当头,以钉钉子精神抓细抓实抓紧抓快各项工作,在更高起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奋力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踔厉开新局
守正创新
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
上连“天线”建立市委宣讲团,下接“地气”组建“百姓宣讲”队伍,潮州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潮州组建市委宣讲团,选派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市委党校、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专家学者,结合潮州改革发展实际集中备课、分头宣讲,确保宣讲的权威性。举办全市青年党、团员党史故事“微宣讲”比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佳精品党课”“十佳精品宣讲员”评选活动。
宏伟蓝图已然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潮州将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图为潮州广济楼。林文强 摄
渔船上、稻田间、课堂上、车间里……潮州有效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潮州组建各级宣讲团、“百姓宣讲”队伍,邀请人民英雄、劳动模范、“五老”等重大事件亲历者和见证者,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厂矿企业、学校和社会团体,以“榕树下讲党史”“民宿客栈微讲堂”等接地气的形式,开展面对面宣讲活动近7000场次,覆盖受众近40万人次。
如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潮州印发《党史进校园系列活动工作方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核心,深挖区域、学科、教材、生活中的红色因子,将“四史”学习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推广党史精品课程超2000场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潮州以多方式多渠道推动党史融入思政课程、走入团队生活、嵌入校园文化、汇入社会实践,实现全市师生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潮州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潮州开展红色资源大普查,专项投入提升修缮涵碧楼革命纪念馆、茂芝会议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基地,组织实施了戴平万、洪灵菲、柯柏年等左联潮州英杰旧居以及红十一军军部旧址等重点保护单位修护工作。
潮州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到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超1.6万场次,参与人数超86万人次,让广大干部群众在身临其境中叩问初心,感恩先烈,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抓铁有痕
让民之所望成为政之所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此前,潮州市委收到一封关于景园路、景荣路路况问题的来信。湘桥区长约500米的景园路、景荣路是群众到景山市场的必经道路,但此前破损严重,雨天易产生积水,部分路段存在不均匀沉降,给车辆行驶带来安全隐患。
潮州市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把群众来信当“家书”对待。得知情况后,市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赴现场调研办公,组织实施景园路、景荣路提升改造工作,要求尽快完成改造工作。
路面整修后加铺沥青,增设两侧人行道提升行人安全系数,增加路灯方便市民夜间出行,补充部分雨水口方便路面及时排水,同时对景山桥破损护栏进行更换……目前,景园路、景荣路提升改造工作已完成,让老百姓安心、舒心出门。
近日,在潮州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多方奔走下,磷溪镇的陈先生终于收到了家庭成员完整登记的户口簿。2021年,潮州公安机关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聚焦群众落户难题,完善各项服务举措,高效办理落户业务,共为全市366名无户口人员落实户口登记。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为准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潮州聚焦提升城乡生活环境,一体推进34个老旧小区、21个城中村、11个农贸市场改造,新建5座人行天桥和3个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加快7个公园建设,实施古城立面改造和民居建筑群消防工程,打通一批城区“断头路”和城中村巷道,实施环卫一体化项目,整治29个内涝点,以城乡环境“点滴之变”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发展成果。
学史力行
谱写现代化潮州的新篇章
近日,潮州市统计局公布2021年潮州经济数据:2021年潮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44.85亿元,同比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同比增长9.3%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0%),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可以说,过去一年,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潮州经济发展交出了一张不俗的成绩单。
这是潮州各行业各系统立足实际,结合工作职能,让办实事成果切实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潮州全力推进全市89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报省1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高质高效完成。
图为潮州湘桥区意溪镇航拍,韩江流经此处。林文强 摄
潮州坚持把开新局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确保每一项部署、每一条举措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潮州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评定分离”模式彻底破解建设工程招投标顽疾,下放2226项市级事权到湘桥区,完成6个老城区街道撤并工作。为落实“让韩江流域秀水长清”,枫江流域仅用3个月消除劣V类水质,韩江潮州段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创建验收,韩江鼋等珍稀野生动物恢复性增长。
“城建投”“文旅投”“潮农投”三大国资平台进驻布局,探索合作,多家机构参与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当前的潮州,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力度和速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说,国资国企改革是潮州发起“资源配置优化”战役的突破口。要以资源配置“一子落”,带动国资国企“满盘活”,实现国资效益最大化、国企面貌换新颜,为潮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落脚点是为民办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潮州各地各单位汇总整理群众意见建议5000多条,结合职能确定民生实事项目5700多个,并一一推进落实。推出设立“难办事直通车”窗口破解办事难问题等一大批务实有效的举措,开发运营“i潮州”APP,围绕“医学住行游娱购政”八大生活场景,线上集成600多项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潮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
展现新作为
续写千年古城新的时代荣光
宏伟蓝图已然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潮州将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真正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贯彻指导思想、实现奋斗目标,潮州将深刻把握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要求,着眼全市大局,按照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产业协同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完善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构建金色韩江发展轴、蓝色海洋经济带、绿色生态发展带“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潮州以强烈的历史担当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围绕构建“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四个打造”奋斗目标,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深化落实“一大引领”“三大战役”“六大提升”,以及“三个提质”“三个赋能”“三个保障”的具体实践和务实举措,全面凝聚提速发展、跨越发展的思想共识,全面掀起大干快上、争先进位的发展热潮。
斗争精神是“赶考”必要的精神状态。潮州将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勇于斗争,全力打好“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荡涤一切歪风陋习、污泥浊水,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打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战役,以超常的勇气决心、责任担当、措施办法,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历史;打好“资源配置优化”战役,引入金融源头活水,盘活传统资源,开发新资源,以资源配置“一子落”带动经济“满盘活”。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潮州正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推动改革开放、产业发展、文化兴盛、城乡建设、低碳发展、社会建设“六大提升”,走出具有潮州特色的现代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努力重现千年古城的历史荣光。
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水平,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拓空间,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高地。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抓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带动乡村产业特色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全市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全面提升文化兴盛水平,坚持守正创新,打造文化高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和世界潮人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抓住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叠加的机遇,强化规划引领,融入文化元素,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全面提升低碳发展水平,增强机遇意识,下好先手棋,抢占新高地,提升原动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水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平安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着力打造暖心幸福、安全稳定之城。
迈上新征程,潮州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现代化潮州建设行稳致远,奋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不断书写千年古城新的时代荣光。
干出新气象
100个“书记项目”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村里有了健身广场,村民有了运动场所;有井就不怕没水喝了;晚上串门有路灯,村民就不怕黑了……在潮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努力推动下,一件件民生实事顺利开展,一系列“书记项目”的民生成果落实到了村民的生活中。
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潮州市抓住村级换届后的窗口期、提升期,全覆盖轮训5000多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强化其“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政治立场,明确民生实事“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的思路方法。落实到1000多个村(社区)党组织,聚焦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从中选定100个示范效应好的村(社区)“书记项目”,示范带动全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将目光聚焦群众所需的切实问题,不断扩大“办实事”覆盖面,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这不仅是潮州的创新自选动作,更是基层党组织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今天我们能用上、喝上这么干净的自来水,这要感谢‘书记项目’!今后再也不用为饮水发愁了。”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高峰村里,村民陈荣斌一边拧开水龙头,一边兴奋地说。高峰村位于万峰山下,由于海拔较高,饮水难一直是困扰高峰村的问题,村民回忆,“以前每逢旱季,尤其春初冬末季节,几个月不下雨是常有的事情,我们要走很远的路去找山泉或者下山去河边取水。”
此前,高峰村又遇旱情,再加上早年修建的蓄水池渗水、水管漏水,水源管理不当等问题,使得本就取水压力大的高峰村雪上加霜。高峰村党支部书记陈千锦组织专业人员多次上门实地走访调研,将村饮水工程列为“书记项目”,通过修建储水池和增引山泉水水源,彻底解决当地群众饮水难问题,如今该工程已全面投入使用,水质、水量比之前都有大幅度提升。“现在好了,村里家家户户不仅饮水不成问题,以前不敢用的洗衣机、热水器也都能派上用场了!”
农村供水事项关乎人民福祉。无独有偶,2021年上半年,受旱情持续影响,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荆山村两条饮水管道源头断水,村原蓄水池又因老化漏水无法使用。为解决全村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荆山村党支部决定利用5万元“书记项目”经费,撬动筹集10多万元新建蓄水池,此项目一经实施,一举解决全村1400多名村民的饮水难问题。
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是否深入人心,潮州始终注重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从出门的道到饮用的水,从运货的路到休闲的场,潮州基层党组织将群众的“鸡毛蒜皮”事当成“心头大事”来办。据统计,在村(社区)“书记项目”的带动下,潮州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共办理为民实事4886件,书记项目100个,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奋楫赶考路
●各级各单位举行专题理论研讨会1000多场次,参与学习研讨28500多人次;开展“阅读红色经典”活动3600多场次,参与人数21万多人次。
●展开面对面宣讲近7000场次,覆盖受众近40万人次,有效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革命遗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1.6万多场次,参与人数超86万。
●打造“古城”等3条全省首批历史文化游径,擦亮老区苏区“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名片。
●投资近90亿元的26所学校和14个医院项目顺利实施,8所公办学校和5家医院建成投用。
●全市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实现两位数下降。
●各地各单位汇总整理群众意见建议5000多条,结合职能确定民生实事项目5700多个。
●组织全市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集中开展入户走访,制定“履新第一件事”1019件。
●枫江流域整治同步推进,投入2.3亿元新建21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成功组建注资100亿元的“城建投”、20亿元的“文旅投”、10亿元的“潮农投”,有力支持推进城市基建、文旅运营、乡村振兴。
●一体推进34个老旧小区、21个城中村、10个农贸市场改造和古城区立面改造项目,城市面貌大幅提升。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