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闲间冲茶人新年感言

发布时间:2022-02-15 09:00:04 来源:潮州信息网

岁月无声地交替着,平淡的日子总让你不知不觉地一天天,一月月地流逝,很快,一年也过去了。

辛丑除夕和壬寅春节的交替,与任何昨天与今天的交接并无不同,也是日升日降,潮起潮落。然而,媒体人和商人们的运作,总有一股年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你明白你又长了一岁或老了一年,回忆与展望成了很自然的事。

作为一位老人,不再有年轻时站在岁末展望新年的豪情,但回忆还是有的。有人说老年人爱面子,其实,潮州人不论老少,都爱面子,无脸当死父,谓之好脸。从一个部门到每个个人,都会回忆过去一年的成绩,有人辉煌,有人平淡。总结是必需的,业绩不论大小,都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这刚刚过去的一年,我有什么有脸事呢?搜寻一番,见到《南方日报》5月18日刊登了该报记者对我的专访,整整一个版,有文也有图,内容是对我文学生涯的回顾,题目叫《李英群:闲间冲茶人》。

闲间冲茶人!这个定位是准确的。因为记者整理出来的重点,就集中在我为《潮州日报》开的那个叫“工夫茶话”的专栏上,文章题目,显然是受到这专栏名称的启发,茶话,当然是冲茶及喝茶人的闲话。

我应约从2014年底开设这个专栏,至今近8个年头,文章超过300篇,结集出过四个本子。写的大都是有关潮州人的日常生活,身边琐事,市井见闻,纯粹的闲话。

我喜欢听茶座的闲话。潮州人喝茶必有话,我甚至认为工夫茶是茶话给养育出来的,没有茶话就没有工夫茶。这当另作专文,此处不议。

茶话轻松,不用准备发言稿,没固定模式,随便,自由,凑在一起就谈开去。大概都是有趣味的、有意思的、知识性的、健康的。我从小在叔祖父的闲间当茶童,最喜欢的就是听大人们在茶座中海阔天空的神聊,那就是最地道,最本色的潮州文化。如果说我是位作家,那么我说我是闲间文化培养出来的。有记者把我定位为乡土作家,也许不无道理。

工夫茶话”这一定位解放了我的思想,放纵了我的笔墨,潮人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博大精深的潮州文化,真有写不完的内容,穷不尽的趣味。潮州人作田如绣花的精细教育了我,生活圈子的狭小和人生阅历的浅薄限制了我。于是,我写潮人生活中的小事,有许多潮州俗话,每一句我就写为一篇;品潮剧艺术,一句道白,一句曲词,一个动作,我也写成一篇文章。这个过程,与其说我在弘扬潮州文化,不如说是在学习潮州文化。王鲁湘说潮州礼仪文化像盐溶于水;冯骥才说潮州文化是生活文化,浓得化不开。我认同他们的观点,潮州的空气中,无处不散发着文化。这近8个年头我写的茶话闲文,就算做我学习潮州文化的笔记吧。我听到不少市民表示对工夫茶话的喜欢,有人把每期文章剪下贴成册以备日后翻阅,这在我是比任何奖项都珍贵的肯定。

行文至此,忽接文友陈贤武电话,口气颇为激动。说他刚与在广州的潮籍舞蹈家陈翘大姐通电话,陈大姐提到她有一份《潮州日报》我的专栏她每期都读,甚为喜欢,并向他人推荐,有些篇目还建议年轻人可改为舞蹈。她还提及当年我曾与她合作过,为她的大型歌舞《潮汕赋》写词的往事,希望我去广州就去她家食茶聊天。

呵,翘姐,你这可是给我送的新年最好的礼物!

如今,我又年长一岁。虽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愿借虎年的虎虎生气,尽点绵薄之力,继续为弘扬潮州优秀文化做点工作。愿潮州人更热爱潮州,呵护潮州,把潮州建设得更美好。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