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潮州:激活“蓝色动能”发展“蓝色经济”

发布时间:2022-02-18 09:20:53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蓝色海洋经济带,打造特色产业发展高地。作为“蓝色海洋经济带”的主战场,饶平县依海而生,向海图强,发挥潮州港等重点项目优势“筑巢引凤”,借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激活“蓝色动能”,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蓝色经济”

2月18日新闻视频

在饶平县一家渔业公司的养殖车间内,刚被移入室内的龙胆鱼正在进食。这是公司近期引进的优良品种,鱼体硕大浑圆,目前最大重量达80多斤。车间内还养殖了金虎斑、珍珠龙胆等多个品种,与其他企业不同,这里采用的是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24小时运转,水质安全可控。

渔业公司相关负责人 沈卓木:循环水养殖就是零排放,海水抽上来后通过生化池净化来养殖,通过弧形筛过滤掉鱼粪,抽进生化池,(水质)净化后再来养鱼,这个系统就一直循环,只有补充水,没有排污,对海洋无污染。

传统水产养殖靠天吃饭,水温、病害等因素都会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但随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推广运用,渔民面临的这种情况将会发生改变。

渔业公司相关负责人 沈卓木:渔排受大自然气候的影响比较大,赤潮,寄生虫,还有天气凉了,会受冻,天气热了,会缺氧,(车间)这里就不会,循环水是机械化的,养殖是去适应鱼类的要求,各方面都能够处理。

节水减排、绿色养殖,饶平县将大力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高质量品种,推广高产养殖技术,实现增产、提质、增值。

饶平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 余炳之: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不断推出一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形成品种多样化、结构多元化、品质优质化的生产格局;逐步对全县现有传统养殖池塘进行升级改造;要推进海水网箱养殖方式的转变,促进传统网箱养殖向环保型方向发展,逐步淘汰落后的养殖模式,不断提高我县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依托区域优势水产品,饶平县还将拓展对虾、罗非鱼、鳗鱼、牡蛎等一批特色品种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精、深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其它品种的加工,进一步提高水产品价值。

饶平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 余炳之:对标产业集群布局,以饶平县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现代水产产业园为载体,引导水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以水产品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促进水产品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

潮州港作为潮州唯一一个集装箱公共物流服务码头,目前总仓储量约8万吨,设备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港口经济发展筑牢“压舱石”。

潮州港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邱水盛:项目以(小红山)码头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港口公共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开通国内南北干线和外贸出口通道,形成立足粤东、对接厦门的物流网络,构建完整高效的港口综合物流(供应链),为潮州特色产业提供物流配送支撑。

筑巢引凤搭平台,以商招商促发展。随着益海嘉里(金龙鱼)潮州粮油生产销售基地、华瀛LNG、华丰中天LNG等大企业、大项目的相继落户,给潮州港务发展带来产业集群契机,辐射带动上下游行业,实现互利共赢。

潮州港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邱水盛: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厦门港,通过“厦门—潮州”中转欧美海运干线,开通日韩、东南亚等外贸直航航线,形成服务潮汕、辐射海西、通达全球的物流网络,打造粤东地区集装箱及件杂货的装卸、集疏运、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公共综合物流平台。

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陈东升:我们依托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港口龙头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发展小红山的港口物流和冷链仓储等产业,可以大大节省潮州市乃至整个粤东,特别是包括梅州、(漳州)诏安等这一片港口物流的成本,为下来我们“港、产、城”的融合发展拓展了空间。

我市还将深挖海洋文化内涵,加大滨海旅游资源的整合、规划、开发和建设,以饶平县汛洲岛、西澳岛海岛旅游为龙头,深度规划、积极开发海岛观光、滨海游艇、海上垂钓、休闲渔业等集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滨海旅游胜地,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把“蓝色海洋经济带”打造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来源: 潮州电视台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