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雨水有雨

发布时间:2022-02-20 09:08:46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鲍安顺

古人有副楹联,“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那春前有雨,几率极小,由于气温尚未转暖,降落的雨滴,会变成雪花,那草木也无法复苏,花开得也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读雨水节气:“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发春须雨,花开也少不了雨,那是植物发芽的渴望,也是开花的希望。俗话说,“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立春后,是雨水节,此日无雨,那第一个春汛未到,仍无春意。那雨水,总是先于种子落土,那雨水是上天恩赐的洪福,季候美丽的使节。所以民间有诗云,“雨水有雨春意浓,稼穑春浇锁花丛;烟花未尽心意切,天地回春姹紫红。”

俗语,“春雨贵如油”,那雨水节气里,气温升得快,植物生长得快,此时下雨,有利于冬小麦、油菜等作物返青生长。还有俗语,“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千宝”,那春种秋收称大春,秋种春收称小春,人们靠大春收获一年的粮食,小春栽植辅助性作物。

可见,雨水有雨,对大春和小春,都是重要的,小春降雨量少的地方急需春灌,雨水多的地区要清沟沥水,大春备耕也需要适当降水,有利于保持土壤墒情,便于春耕播种。因此有俗语,“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那雨水有雨,是天肥,贵如油,乃农耕之宝,农时之源,农人生存之希望。

人们根据雨水预测天气,如“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雨水落雨三大碗,小河大河都要满”、“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是说那雨水有雨,阴雨天多。也有根据冷暖预测天气,“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等。以雨水节气预测天气,那雨水节气降雨,需要注意后续天气,这对于农业来说,非常重要。雨水需要降雨,但须适量,如果降雨过多,会起反作用,如小麦返青期,适当降雨缓解干旱,利于生长,如果降雨较多,田间积水,小麦根系呼吸受阻,会出现死苗现象。为此我想,那农谚因地区不同,也不尽适合,只能借鉴,科学对待。

雨水有雨,是好事,但也不以多雨。有句农谚说,“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是说雨水节里早晨下雨,那雨下不大,时间不会太长,多以毛毛细雨为主,人们照例可去山里打柴。如果下午下雨,雨水就会多,可以待在家里打草鞋,出不了家门。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农民靠天吃饭,以长期的农耕经验,指导农业生产。另外,雨水节当天,是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也不能一概而论。试想阴雨天多,不利于庄稼生长,也不利于出行,还会影响心情。有民谚说,“雨水当天晴,春雨降得早”,这话好理解,是说如果雨水节当天是晴天,没有降雨,那么春天的降雨,就会来得早。这句话,还让我想到,雨水有雨,有着深层意蕴,那好事坏事,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对待农谚,不能全信,也不可不信。

有年我去淮北,看那雨水节气里的麦苗,长有一拃高了,可是地里干干的,麦苗趴在地上,像病了的婴儿,有气无力的。为了保墒,人们开着小拖拉机,拉着石磙将裂开的地缝压住,还有人拿着抓钩,一趟一趟地拉过,将麦苗周围的缝隙抹去,只为了让土壤水分,不再流失。在地里,浇麦的乡亲很多。当地友人说,还是天下雨好呀,盼着一场透雨到来,湿漉漉的,让风意滋润,枝头闪青,泥土泛潮,再用机械耕作,犁耙细耘,接着便迎来了春意盎然,万物生长。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