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2 08:51:3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文/郑琦 图/庄建明
鸟类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目前,由于鸟类资源不断减少,引起世人关注,保护鸟类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并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世界各国爱鸟护鸟已蔚然成风。
我国古代自古以来就有爱鸟护鸟的优良传统。打开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我们就会发现:其第一首《关雎》就是借鸟抒情的篇章。《诗经》里面咏鸟的篇什不在少数。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美鸟类:"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鸟鸣是鸟类沟通心意的一种方式。杜甫一生写了不少咏鸟诗,诗中涉及的鸟儿多达数十种。杜甫最喜欢观赏的首推鸬鸶。他对鸬鸶甚至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感:“门外鸬鸶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至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名句,更是连学童也熟诵在心。欧阳修有一首《画眉鸟》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看出作者不喜欢养笼鸟的方式,而提倡让鸟在大自然的“林间自在啼。”
白居易有护鸟诗云:“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此诗把猎鸟者打杀母鸟后,巢中幼鸟嗷嗷待哺的凄惨情景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来,这首诗将人们爱鸟护鸟的至情至性描写得撼心动魄,以教育人们爱护鸟类,让人读了之后没齿难忘。
杜牧有一首《鸟》,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当时金河一带的回纥人拉弓射鸟,吓得高空的大雁惊惶失措、哀鸣不已。诗人杜牧望着惊弓南飞的大雁,怜惜地写下了这首诗。从诗的后两句,我们可以看到:门前虽有儿童玩耍,但在他的教育下,人人自觉爱鸟,故鸟儿经常在阶前觅食,犹如经过驯养的一样,试想想,这是多么温馨的场景 。
郑谷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惊飞失势粉墙高,好个声音好羽毛。小婢不须催柘弹,且从枝上吃樱桃。”他看到有飞鸟惊飞失势于粉墙,劝说小婢不要使用弹弓弹杀,爱鸟护鱼之情,怦然可感。
王建有一阕“祝鹊唐”词:“神鹊神鹊好言语,行人早回多利赂。我今庭中栽好树,与汝作巢当报汝。”作者把“行人”做生意多得利的期望,寄托在喜鹊的“好言语”上,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甚至于表态以“庭中栽好树,与汝作巢”,作为回报,分明是一种护鸟的文学化表达罢了。
如今,人们虽不像古人那样经常作诗填词,但是,从各地城乡爱鸟护鸟的宣传语中,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一颗不亚于古人的灼动的诗心。且看下面数例宣传语:
森林是地球之肺,鸟类为树木之医。
请让鸟儿叫醒你每一个清晨。
羽翼轻展翱天空,柳枝放歌戏清风。白鹅浮水莲芋彩,鸬影杆头小放舟。
与鸟为邻、与鸟为伍、与鸟共存、与鸟同乐。手牵手科学爱鸟护鸟,心连心共建生态家园。
栽下一片树林,收获万千鸟声。
让人类在自然界愉快前行,让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鸟语花香,生物多样;科学爱鸟,地久天长。
没有鸟儿的歌声,就是缺少民谣的村庄。没有翅膀的村庄,就是缺少蓝天的故乡。
欲观好花莫折枝,欲玩珍禽勿笼囚。
给鸟儿一片天地,让自然多点美丽。还鸟儿一些空间,让生命充满和谐。
鸟鸣鸟飞,湿地森林皆增彩;人护人爱,苍穹碧海尽生辉。
山青水秀是和谐风景,鸟语花香是生态名片。
给鸟一份爱心,鸟让你一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