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独树一帜颂冼英

发布时间:2022-02-21 09:02:2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陈艺天

许镇焕创作的大型戏曲《南天冼英》喜获面向全国的2021年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七个一”作品征集剧本奖二等奖,当属意料之外,也属意料之中。

冼英后人尊称其为冼夫人,是岭南著名历史人物,其英雄传奇深植粤琼民间,历久弥新。冼夫人信俗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京剧、越剧、秦腔、琼剧、粤剧、戏曲音乐剧等均有该题材的舞台剧,且多有佳作。在“前人之述备矣”的环境下,许镇焕还为何要揽这吃力不讨好的“烫手的山芋”?为何珠玉在前,还能独领风骚?

拜读《南天冼英》,捋出剧本的大致脉络:南北朝之梁朝,俚人大首领的女儿冼英正在布隆闺约会情人芒宣。冼英之母到来,将象征统领俚人的铜鼓传之,冼英犹豫再三,芒宣暗中支持。冼英答应,但冼英之母要在传她铜鼓之前,答应嫁与汉人、高凉新太守冯宝。冼英再次陷入两难选择。

冼英接过铜鼓,嫁与冯宝,从此俚汉成一家。得不到冼英的芒宣在他们婚庆之际,前来献酒。他的到来,让新郎冯宝感到无限的尴尬。为此,冯宝与冼英过着三个月同房不同床的新婚生活。按俚人规矩,俚女出嫁百日而不怀孕便遭“禁母”为名,冼英要冯宝将她休掉。让冼英以退为进的将军,反倒促成了俚汉真正成一家。

二十年后的陈朝,当年芒宣于冯宝冼英婚庆献“绝子酒”,原想让冯宝冼英断绝子嗣,哪知未能得逞,却看着他们的儿子冯仆日见长大。时广州刺史欧阳纥欲反叛朝廷,意让冼英一同谋反,芒宣受托劫持冯仆。为了儿子,苦无良策的冼英佯装同意进入广州,杀欧阳纥,为朝廷平乱……

冯仆依然落在芒宣之手,他带着冯仆回到当年的布隆闺并与冼英对峙。

四十年后的隋朝,冼英八十大寿。在俚汉两族百姓官员为冼英贺寿之际,冼英遇到了她逝去的母亲……

剧本洋洋洒洒,大开大阖,深刻入微,有几处亮点,值得称道。

其一,作品以冼英所经历的三个朝代作为时间支点进行创作。冼英的一生,是经历梁、陈、隋三个不同朝代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青史留名的一生,贯穿洗英一生的有太多太精彩的故事发生。作为一个只有二个多小时的戏曲,它的容量可想而知,一定是受到限制的,特别是时间限制。因而对于创作者而言,创作这样的题材,首先是挑战。用某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固然可以表现人物,但是不能完全代表人物的一生,显然,作者是考虑到了,他要表现一个完全的人物,一个完全的彪炳青史的风云人物。作者的格局让他选择挑战,于是利用人物所经历的三个朝代作为支点进行创作。

其二,作品以民族融合为基调进行创作。冼英,是俚人的女儿,俚人首领的女儿。既然是俚人的女儿,自然而然地遵循着俚人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规规矩矩,换句话说,俚人自有俚人的道。冼英的丈夫冯宝,是汉人、是新任的高凉太守。同样,既然是汉人,也自然有汉人之道。冼英与冯宝,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二个人,冼英爱的是自幼相伴的俚人情哥哥芒宣,作为冯宝,他也压根没有想过要娶一个俚人女儿作妻子。可事实就是如此,看上去明明不可能实现的却意外地实现了,而作者正是借助他的这一发现,大写前人所未发现的既成事实的婚姻。显然,这是许镇焕独特的发现,在既成的事实下发现通往人物心曲的幽微光芒,而将之作为创作人物的突破口,赋予人物、赋予戏剧一番别有洞天的光彩,这样,是既写人物,又写民族融合,一举两得又相得益彰。你想想,只要是人,只要是正常情感的男子,在他新婚的典礼之上,横空窜出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与他的妻子眉眼传情,你说这个新婚男子能受得了吗?当然是受不了,但即使受不了可也得受,这就是婚姻赋予的约束,也是政治上的需要。既然受不了,但又不得不承认婚姻,又该怎么办?碍于面子,冯宝选择与冼英同房不同床的“捱”。而冼英也委屈,明明要嫁与心爱之人,但在命运指使之下嫁与陌生的汉人,尽管这个年轻的汉人是新任当地的父母官,可她不在乎,说真的,她爱的是芒宣,可以说她的内心也是痛苦万分。许镇焕发现他们彼此无与言说的痛苦,继而“发扬”“挖掘”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在结婚三个月后才第一次真正的对话。而正是通过如此极端的安排,才迎二个人物否极泰来的幸福感觉,俚汉二个个体的融合,象征着二个民族的融合,从此夫妻守护斯土,管理斯民,海南也在这个时候加入中原。正如冼英与冯宝刚开始的融合不容易,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夫妻也不是一马平川顺顺利利相安无事,他们依然时见差别。差别根源在于两人的理念,冯宝的“忠臣不事二君”思想与冼英“唯用一好心”志念存在明显的分歧,可到底冯宝考虑到的是辖区百姓的安宁,而放下自己的坚持,顺从了妻子的志念。纵观作品,作者好好在利用民族融合而大做文章,创作出让人心动的本子。

其三,将冼英回归于人进行创作。冼英作为一个历史级别的人物,早已融入世世代代百姓的心里,她的事迹,早已铭刻在人们的心间。然而,对于戏剧而言,它重在写人,写平凡的人,于平凡处见人物的喜怒哀乐,于平凡处见英雄,显然,作者熟谙此理。也正基于如此,回头不难理解作者创作的心思,选择人物经历的三个时期,选择最能表现的人物事件——年青时婚嫁的痛苦,中年时舍子的两难,老年放下的祈望。情爱抉择的两难,舍不舍子的两难,放不放下的两难,作者自始至终将人物置身于两难的漩涡,无非是写冼英之所以能成为万古敬仰人,在万古敬仰之下,她依然是食人间烟火而历经万千艰难的人。

不难想像,作者创作出贯穿冼英一生的作品,要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要经历多少回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可喜的是,花费的心血让人眼前一亮,这也足以告慰一段艰辛的创作历程。

其后许镇焕说与冼英冼夫人这位历史人物结缘纯属意外,是在无意之间接到这“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是一位姓方的先生请他创作的命题作文。许镇焕说这方先生精通历史,敬重英雄,尤其对冼英万分敬仰,为冼英创作一部潮剧,以昭冼英之千古功绩,是他毕业的愿望,于是通过各种途径而找到许镇焕。诚然,从事专业创作多年的许镇焕多少知道冼英,了解与冼英有关的戏曲种种,他是不会贸然答应而作无谓的工作。然而,许镇焕是个厚道人,经不起一位垂暮老先生的一次次央求,方应命而作。

答应不容易,入手更难,这是当时许镇焕答应创作之后的第一反应。但既然答应了,再苦再累也会完成。于是乎,便有了独树一帜《南天冼英》。期待冼夫人的演绎长廊再添潮剧奇葩。

水到渠成,未来已来。祝贺许镇焕!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