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4 19:58:33 来源:潮州信息网
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
防寒防冻应对低温阴雨天气
意溪镇石牌村的蔬菜披上薄膜防寒防冻。 本报记者 庄园 实习生 张卫坚 摄
受强冷空气影响,19日开始,我市气温骤降,并持续降雨,20日早晨,我市2个国家气象监测站全部录得今年以来最低温。低温阴雨天气给农业生产和民生安全带来威胁,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落实防控措施,防寒防冻送温暖,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市农业部门:
加强指导 防寒抗冻保生产
为有效减少寒潮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市农业农村局扎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科学落实各项防寒抗冻措施,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水稻播种后要全面加盖尼龙薄膜,杜绝露地育秧。”近日,市农科中心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针对不同作物的生育阶段及其特点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为应对当前天气变化发展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形势,各县(区)农业部门密切关注、高度警惕灾害性极端天气的影响,强化技术指导,做好降雨和寒潮低温对春播育秧和春收作物影响的管理。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组织市农科中心技术人员整理汇编防寒防冻技术措施,包括水稻、蔬菜、旱粮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内容;同时,技术人员还下乡为广大农户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咨询服务,指导农户抓住冷头浸种冷尾播种,推广集中育秧和覆盖薄膜育秧,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齐苗壮;加强降雨和寒潮低温后对春收作物的后期管理,做好清沟工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清沟排涝降湿,减轻渍害影响,结合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提高抗逆性,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
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各县(区)农业部门组织养殖场户落实防寒防冻措施,采用保温供暖设备,防止畜禽受冻受冷;对畜禽圈舍进行加固、修缮,增强设施的保温抗寒抗灾能力等。同时,进一步强化禽流感、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全面做好受灾地区养殖场所的消毒灭源,及时加强免疫。
此外,各县(区)农业部门和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全面落实渔业行业责任,密切跟踪气象信息和风力变化情况,加强渔港、渔船和渔排养殖防风防寒工作;落实干部值班带班制度,及时向作业渔船发送预警预报信息,提醒渔民和渔排作业人员及早做好防范措施,组织受影响海域水域的渔船回港或转移避风,并加强渔港的安全监管,确保渔港渔船和渔排养殖区安全。
市救助站:
上街巡查 及时救助流浪者
近日,我市气温骤降,市救助站启动了“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加强街面及相关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和频率,及时救助流浪者。
近日深夜,寒风瑟瑟,雨水连连,救助站工作人员冒雨出街巡逻。在市区城新西路南国明珠小区沿街铺面,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名睡在角落的流浪者,随即拿了一床棉被加盖在他身上,并给他递上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经交谈得知,这名流浪者是因外出务工无着才流浪街头,工作人员再三劝导他进站避寒,但他仍然不愿前往救助站。在劝说无果后,工作人员只能留下御寒衣物、方便面以及印有救助站地址、电话的服务卡给他,并叮嘱他要注意保暖,有任何困难都可以随时跟救助站联系。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自去年11月至今,市救助站便持续开展针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露宿街头人员的“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自行动开展以来,救助站共上街巡查146次,救助22人,发放食物10份,棉被4床,棉衣3件。对于近期我市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市救助站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街面及相关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与巡查频率,扩大巡查覆盖面,及时救助陷入困境、居无定所、露宿街头等生活无着人员,确保不留死角,不落一人。同时,积极落实应急响应措施,保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24小时有值班人员在岗,提前做好设施维护和应急物资储备,为留站人员提供免费餐饮、洗浴、住宿等服务,确保受助人员吃饱穿暖。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2月18日至21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共派出防寒保暖工作组642个,巡访困难特殊人群5798户12723人,发放棉被、毛毯、米、油、暖水宝等慰问物资合计1668件。其中,湘桥区还发放了2000元慰问金。
潮安区:
加强值守 排查灾害隐患点
自2月17日以来,潮安区积极采取措施,防御低温寒冷天气。
据介绍,潮安区三防指挥部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加强防御工作部署。及时印发《关于做好低温寒冷防御工作的通知》、《关于报送低温寒冷防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转达省、市有关防御指令精神和督促各地落实防御措施,通过广东应急值班值守系统向各级三防责任人发布天气灾害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约6000条次。
该区于2月19日13时启动防冻IV级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领导靠前指挥,并派出工作组深入乡镇基层,加强防御阴雨寒冷工作督导。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保送。
区供电部门安排约200人进行值班值守,落实应急抢修队伍5支共164人,提前做好抢修人员、车辆安排,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以备及时开展应急抢修工作;区农业部门认真落实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低温寒冷天气可能造成的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区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出动地质灾害巡排查149人次,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点)50处……记者了解到,潮安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属地和行业管理责任,加强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点、城市内涝点等重点部位巡查,落实安全防控措施;保障道路交通、通信、供电、供水正常,指导做好农作物、茶叶、畜牧等防寒防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排查,为困难群体发放棉被、方便面等物品,开展御寒送温暖活动。各地启用应急避难场所,配备床、棉被、取暖器等取暖设施,做好群众避寒保暖应急准备。至2月20日,全区共派出工作组102个、562人次,向孤寡老人、低保户及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发放棉被20床、方便面等物品一批。此外,潮安区各地各部门还落实好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准备,确保发生险情、灾情能及时响应、科学施救,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饶平县海山镇民政部门开展防寒保暖入户走访工作。 市民政局供
饶平县:
迅速响应 多措并举保安全
19日起,受强冷空气、高空波动及切变线共同影响,我市气温明显下降。连日来,饶平县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防寒防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切实做好当前低温防冻工作,饶平县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会商研判,对低温防冻天气的防御工作提出对策措施。19日12时30分启动防冻Ⅳ级应急响应,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和预案规定,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后饶平县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到有关镇检查、指导低温防冻工作。各镇迅速响应,对各地质灾害点、危房险屋、老厝低洼地、施工河道等重点区域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并落实防控措施。同时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确保在出现灾情时迅速反应,及时做好灾情的核查、汇总、上报工作,确保信息和数据及时准确。
为切实做好群众御寒保暖工作,此前该县应急管理局发出相关指令,调拨毛毯279床、棉被300床、棉大衣280件、折叠床135张前置到各镇。19日开始,各镇派出工作组对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走访慰问,并为有需要的群众送上御寒物资。截至2月21日,饶平县21镇累计派出工作组169次、567人次;累计发放棉衣64件、棉被107件、毛毯51张、棉衣裤3件、面2箱、大米19袋、折叠床15张,食用油4瓶等。
接下来,饶平县将进一步细化各类防御措施,加强供电、供水、供气管线及山洪易发点、地质灾害点巡查排查,并落实防控措施;密切关注海上风情,提醒组织受影响船舶做好避风工作;完善责任体系,继续推进、完善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等。
湘桥区、枫溪区:
走访慰问 送衣送物送温暖
为切实有效做好降温、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连日来,湘桥区及枫溪区组织走访慰问活动,为辖区独居老人和困难群众送上御寒物资。
据了解,湘桥区委区政府把群众冷暖放心上,各街道、镇民政系统组织村(居)干部和社工对辖区内困难群众、特殊群体救助需求情况进行排查,加强辖区内低保、特困、重病重残、低保边缘家庭、失能老年人等困难群众的巡视探访,为他们送上保暖防寒物资,提醒他们注意防火用电安全。据统计,18日至21日,湘桥区各级派出防寒保暖工作组85个,巡访困难特殊人群565户1300人,发放棉被450张,慰问金2000元以及米、油、暖水宝等慰问物资。
此外,湘桥区各级各部门还采取了多项措施防御低温天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御责任;加强监测预警,落实专人对辖区内1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巡查排查;向广大农户、养殖户和养殖业提出防范应对建议;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广泛普及防灾避灾常识,提高人民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等。
记者还了解到,为防范应对低温寒冷天气,枫溪区民政局组织巡查小分队,以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生活无着人员以及露宿街头的务工人员为目标,对他们可能露宿的火车站、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废弃房屋、乡村小公园等重点地段,开展巡查救助。同时,该区民政局提前准备了充足的寒冬救助物资和防疫用品,切实做好孤老儿童、流浪乞讨人员、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的防寒保暖工作。
信息来源:潮州日报 文/本报记者 吴冰 丁玫 吴育杭 詹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