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政企 > 潮州市政府机构设置 > 潮州市政府工作部门 > 潮州市水务局

水务局—听!今年两会上的“水利”声音

发布时间:2022-03-14 20:02:00 来源:潮州信息网

今天,2022全国两会落下帷幕

围绕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代表委员都有哪些建言?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1.全国政协委员仲志余:“以流域为单元”优化防洪布局(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

“以流域为单元”优化防洪布局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摸清洪水特性;坚持全局观念,确定防洪标准;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工程体系。实现流域洪水整体调控能力,要做好防御洪水的顶层设计,加紧修编或编制流域防洪规划;开展防洪监测预报、河道崩岸监测预警、防洪布局优化、防洪工程联合调度等方面专题研究,为防御洪水提供基础支撑;开展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特别是蓄滞洪区、重点堤防、病险水库、河道治理等,提升防御能力。

2.全国人大代表钮新强:加强长江流域蓄滞洪区和洲滩民垸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长期以来,蓄滞洪区和洲滩民垸一直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洼地。加强长江流域蓄滞洪区和洲滩民垸建设,建议首先要加强防洪顶层设计,优化流域防洪布局。同时要加大中央投资力度,有序推进工程建设。一方面完善因行蓄洪运用而导致的淹没损失补偿,另一方面开展因流域防洪要求而导致正常发展受限的补偿。

作者:周瑾 杨莹

3.全国政协委员李原园:要强化水安全风险防控(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

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堤防、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等建设,要注意隐患,强化风险防控。要建立水安全风险责任机制,落实中央地方事权,推动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提升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全面完善水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推进水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4.全国人大代表陈杰:加快修订水法完善治水顶层设计(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已实施多年,虽经过修订,但在立法理念、立法原则、法规制约、制度机制等方面,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推进新发展阶段的治水兴水要求相比,已有不相适应之处,迫切需要修订。

建议通过修改水法,把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转化为具体的法律制度,转变治水理念,明确治水方向,改进治水方式,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涉水部门的治水职责,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的用水行为。同时,完善河湖水域空间管控、系统保护修复等相关制度设计,从根本上扭转河湖萎缩、水体污染、水生态退化趋势,高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把河湖长制、流域协调机制等创新做法上升为法律制度,完善治水顶层设计,助力从根本上解决水治理重大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

5.全国人大代表郭军:在长江大保护中做好“共”字文章(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在长江大保护中应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共”字文章。紧紧抓住政府和主管部门在统筹协调中“牛鼻子”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和工作部署,发挥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优势和作用,建立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省内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和水生态环境系统修复工作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加强水生态保护和风险管控。积极探索跨省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协作机制,创新跨省河湖长制,形成保护合力,推进长江流域统筹、区域协作,破解跨界河湖管理难题。

6.民建中央: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建议理清职责权限,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组织领导,共同推进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顶层设计,促进水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评估、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完善制度体系,夯实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依据,注重省际间的协调合作,努力形成科学、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提供基础支撑;加强资金保障及长江中游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列入相关部门、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同时,加强各类人才培养,推进建设技术团队、专兼职团队、志愿服务者团队等三支队伍。

7.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加强红色水利遗产保护利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

红色水利遗产不仅在当时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保护和展示这些红色水利遗产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红色水利遗产保护利用,建议首先强化制度建设,夯实保护基础,进行顶层设计,出台相应的保障制度。其次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加强水利发展史相关实物、文献、档案、史料、口述史的抢救、征集与研究,深入挖掘水利遗产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8.全国政协委员宋纯鹏:大力推动节水农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

农业是我国“用水大户”,但我国农业用水效率较低,水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缓解我国农业缺水状况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国家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业节水相关科技创新。实施多渠道河湖补水,逐渐恢复河湖功能,增加水生态空间,填补地下亏空水量。开展节水工程和设施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农艺节水措施和耐旱作物品种。开展灌区多种水源联合利用的研究,合理利用和配置灌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在最大限度满足作物对水分需求的同时,改善灌区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

9.全国人大代表周潮洪:进一步加强节水型农业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总工程师)

高品质的精准灌溉对农作物很有帮助。建议在节约水资源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节水型农业建设,实现精准灌溉,提高节水效率。当前在农业工作中,农民节水意识还不强,节水鼓励仍不足,还需要进行多方面努力,同时还应加强技术性指导,更好推进农业高效节水。

10.民进中央: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

民进中央认为,缺乏针对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技术方法,缺乏用于表征生态健康水平的基础数据和相关科研支撑,仍是当前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修复所面临的短板。民进中央建议,强化指标体系顶层设计,因地制宜确定具体指标,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推动湖泊生态监测体系发展,实现各部门相关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建立生态健康评估长效运行机制,提高体系建设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熟练的调查监测队伍,切实为我国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有力支持。

11.全国政协委员韩勇:加快推进黄河保护法立法进程(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建议加快推进黄河保护法立法进程,沿黄河省市地方政府也要对流域重要干支流出台保护法规,强化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的顶层设计;加大对黄河流域污染源治理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十四五”期间污染源治理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对黄河流域治理投入力度,制定生态补偿办法,支持黄河流域重大项目建设。

12.全国政协委员仲志余:智慧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

智慧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数字孪生流域(工程)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需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理念,充分协调部委之间、部委与流域、流域与省市之间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应政策和技术标准,促进融合共享,加快推进试点建设。同时,尽快开展流域水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科研力度,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多元保障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的投融资保障体系。此外,创新和加大对人才和团队的系统培养力度,为持续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13.全国人大代表李春奎:完善制度建设 更好发挥河长制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委书记)

建议完善各级总河长履职报告制度,每年由下一级总河长向上一级总河长报告履职情况,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河长主体责任。完善跨区域河长交叉巡河机制,重点在区县层面探索,对同一河湖所涉区县,定期组织河长开展交叉巡河,对发现的问题相互通报、联动整改,进一步增强上下游联防联控联治的合力。完善河长制群众参与机制,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监管平台,把河湖的信息、河长的职责、监督电话等向社会大众公开,更好地调动群众参与河湖保护的积极性,倒逼各级河长落实好主体责任。

14.农工党中央: 完善流域治理上下游联动机制

农工党中央在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提案中提出,海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挤占了大量生态环境用水,海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形势严峻。建议京津冀地区继续深化区域水生态协作。完善流域治理上下游联动机制,建立京津冀三地跨界河、湖、湾长制。推动建立基于生态流量的海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机制,努力做到入境河流“有水”。

15.全国政协委员霍卫平:启动实施水库清淤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甘肃省委会主委)

水库淤积严重削减了水库的有效库容,在已经不可能大量新建水库的情况下,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工程装备条件,推动实施水库清淤工程,挖掘现有水库的蓄水潜力、发挥水库功能,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条有效途径。建议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启动实施水库清淤工程,缓解水库淤积,替代新建大量水库带来的占地、水生态等问题,保障缺水地区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16.全国人大代表陈旭斌:加强基层水文化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阳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

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水文化建设,让群众更加了解水利,主动弘扬水文化。应建立水文化建设领导机构,由地方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建水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把水文化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水利系统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水利工程建设考核体系,建立各方协调机制,促进水文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动水利风景区、水利博物馆、科教示范园等建设,充分发挥其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的功能;加大基层水利文化建设、管理、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引进水利高校、科研院所参与水文化建设,促进水文化交流与合作,形成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17.全国人大代表李郁华: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

2020年6月至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有力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仍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等问题,建议加快推进高效节水先进灌溉设施更新改造,加大对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雨水资源化利用等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加快构建以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为主体的智能化供水网络;提高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能力,建立跨省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发挥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应共享的作用,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间合作,推动沿黄省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关于潮州市水务局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