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政企 > 潮州市政府机构设置 > 区县政府 > 湘桥区

复耕复种!湘桥区千亩撂荒地变成“希望田”

发布时间:2022-04-14 21:33: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春风拂过希望的田野,湘桥区迎来了春耕季。在广阔的农田里,一片片撂荒地正在重新焕发活力——整地施肥、修整沟渠、插秧播种……今年以来,湘桥区利用春耕备耕之势,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等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扎实推进土地流转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全区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土地撂荒,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拦路虎”。受农业效益偏低且种植意愿低、农民外出务工、耕种条件差、耕地零碎分散等多种因素影响,湘桥区各带农镇街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为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湘桥区积极动员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和农业托管服务,将小而分散、碎片化土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大块土地,推动耕地向经营主体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推动了土地撂荒问题的解决。自去年以来,全区已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2900余亩。

撂荒地复耕复种、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种植大户迎来发展新机遇……近年来,磷溪镇高度重视撂荒复耕工作,坚持把做好撂荒地复耕工作当做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分类施策,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对因干旱原因出现撂荒的,通过打井抽水、整修沟渠等方式恢复土地耕作条件;对因人口外流、收益较低的,鼓励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积极与村民对接,采用“小流转”模式进行流转,激活“散、乱、小”撂荒地的活力。

在磷溪镇仙河村的农田里,农民们卷起裤腿,弯腰俯身,熟练地把小秧苗插进田里。阳光下,一排排插好的嫩绿秧苗随风摇曳,尽显勃勃生机。但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成片的撂荒地,杂草丛生,荒芜一片。“这片田原来是我们的生活用地,由于没有水源浇灌,也没办法统一耕种,收益太少,耕种起来很不合算。我们村民就算有心耕种,也无能为力,所以土地就荒废掉。现在有政府帮忙,才让这块地恢复了耕种,我们也多了一点收入。”一位在田地里干活的村民笑着说。

“这片田是农户的生活用地,因为碎片化所以造成撂荒,我们之前也尝试过多种方法来复耕,但是都没有效果。今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守住耕地红线还有确保粮食安全的号召,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由村代管,找专业的种植大户来统一经营耕种管理。通过这种方法,切实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也通过这个试点带动其他零碎的抛荒地解决撂荒问题。”仙河村党委书记陆伟荣介绍说。今年来,仙河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入户宣传等形式,做通做细村民思想工作,将80多亩连片撂荒耕地交给企业管理,实实在在将撂荒地变成了“粮袋子”。

在磷溪镇仙田三村,白弟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振汉也正抢抓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栽种特色南瓜。当前,磷溪镇正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发展采摘园、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农业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白弟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示范点作用,计划把之前复垦的70多亩撂荒地建成集“瓜果地+展示农业科技新品种+智慧农业+村集体受益”为一体的特色南(冬)瓜示范田,进一步带动周边土地的整合,以现代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湘桥区还大力推进垦造水田建设项目和低劣残次果园改造。官塘镇苏二村将80亩残次果园进行水田垦造,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统一种植优质水稻、毛豆,效益比原来翻了几番。铁铺镇溪头村利用垦造水田项目,推进残次果园改造,今年可新增水稻种植面积200多亩。

铁铺镇副镇长庄泓说:“铁铺镇镇委镇政府始终坚持将粮食安全、粮食生产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自去年以来,我镇不断开展加强土地的流转、落实各项惠农的政策、层层压实村居的责任、加入资金的投入等各方面工作。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地撂荒地复耕复种576亩,完成残次果园的整治、恢复粮食生产种粮的面积达350多亩,投入各项资金用于抗旱及水利设施的修缮约120万元。”他表示,接下来铁铺镇将继续落实好上级推行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坚决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粮食生产任务指标。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接下来,湘桥区将通过全力推进撂荒地和牛蛙地复耕复种、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落实强农惠农扶持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扶持壮大农业托管服务机构、加强农科服务支撑等措施,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难题,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产量只升不降,坚决守牢守好湘桥“三农”基本盘。

(湘桥区宣传新闻中心)

关于湘桥区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