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7 09:09:58 来源:潮州信息网
烽火岁月,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为老区发展注入新动能,红色土地发展日新月异。今天起,我们陆续推出《老区新貌》系列报道,深入反映革命老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显著成就和感人故事,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
新圩镇:“红绿”融合谋发展 革命老区展新颜 ——《老区新貌》系列报道
4月16日新闻视频
近年来,饶平县新圩镇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绿融合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激发革命老区新活力。
新圩镇长彬村地处粤东边陲山区、四百岭南麓,是一片革命的红色热土。坐落于长彬小学内的延德堂,曾是南四乡中心小学旧址,抗战时期是饶中一个重要的隐蔽斗争点,一批革命志士长期隐蔽在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积蓄革命力量。
新圩镇长彬村党委副书记 陈戊坤:延德堂至今有380年历史,建筑结构保存至今仍相当好,但修缮前地板砖基本破损,屋顶部分破漏。地板砖重新铺设,屋顶破漏进行修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改造。把延德堂修缮起来,展现当年革命者在这里活动,为潮汕解放事业立下的汗马功劳,教育后代人了解长彬的红色历史。
红色广场位于延德堂西侧,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设有红色纪念亭、红色文化长廊,展示着20位革命烈士的生平简介、革命事迹,打造成开放式的革命教育基地。
新圩镇长彬小学校长 陈永军:红色广场和这个展馆给我们很好的革命教育。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还有老师,在这里参观,教育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当地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如今的长彬村,青梅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每年三四月份,家家户户忙着采摘青梅果。村民陈俊文种植青梅已有10多年,近年来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越干越有奔头。
种植户 陈俊文:产量不错,今年高产,一亩产量平均三四千斤,一斤差不多1.4元。现在市场有六七家在收购,漂亮的青梅大家都争着要,今年又扩种了两亩多地。
新圩镇长彬村党委副书记 陈戊坤:长彬村有4200亩青梅,这些青梅每亩一年可收四五千斤的产量,按照市场价一亩可收入五六千元,每户都可以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长彬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整合红色资源,规划以延德堂、过龙村道、四百岭山为主线,串联一村十八寨,利用千亩连片的青梅基地打造观梅、赏梅胜地,综合开发红色观光旅游路线,发展红色乡村旅游。
新圩镇长彬村村民:近年来变化非常大,村民都非常高兴。
新圩镇潘段村同样重视传承红色基因,这里曾涌现出李梨英大女儿林松花、老红军战士邱调成、南武游击队长黄铁民等,如今他们的革命事迹以图文形式展示在村公共服务中心,让村民家喻户晓。
新圩镇潘段村党委书记 村委会主任 林汉辉:我们村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为传承红色基因作出很大贡献。他们搜集材料都真实可靠,按照历史如实写出来。
新圩镇潘段村老党员 黄胜日:布置了这个展览室,让我们村下一代人可以学习,激发下一代人为乡村建设做贡献,时时刻刻跟党走。
近年来,潘段村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起了学校、运动广场,拓宽铺设水泥路,修复了两座危桥,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新圩镇潘段村村民:近年村容村貌变化非常大,道路走起来非常舒适,路灯也非常亮,觉得非常满意。
新圩镇通过修缮革命遗址,挖掘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电商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革命老区发展活力,同时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增进革命老区人民福祉。
新圩镇镇长 陈钦生:我们将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深入发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旅游乡村,创新创立一批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体验式的红色文化项目,提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吸引力,因地制宜让资源变产业,让红色旅游成为助推革命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来源: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