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饶平县东山镇地处粤闽省际边界,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近年来,在上级单位的帮扶下,东山镇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强化党建引领,干群合力围绕“红色文化+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生态旅游”这一发展主线,深挖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东山镇湖岭村是省定红色村,曾经也是省定贫困村。村里的西泉公书院是湖岭苏维埃政府旧址、饶和埔县委印刷所旧址、革命交通站旧址,是湖岭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湖岭村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规划修缮西泉公书院古建筑,打造红色党建文化广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东山镇湖岭村党支部书记 涂伟平:紧扣“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围绕西泉公书院打造广场、村道路、公厕、还有卫生站、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
东山镇湖岭村村民:现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清水绿叶红花,心情非常欢畅。
修缮后的西泉公书院,书院内部陈列红色文化革命遗物,保留珍贵红色文化,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建文化广场植入红色文化,生动演绎湖岭村历史文化沿革和红色革命历程,让历史底蕴焕发新彩,红色精神得以传承。
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同时,湖岭村想方设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湖岭村是纯农经济山区村,以种植青梅、橄榄、柑橘和茶叶为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湖岭村因地制宜,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好产业帮扶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民朱炳书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这段时间,朱炳书正忙着春茶炒制,今年茶叶收成不错,老朱干劲十足。
东山镇湖岭村村民 朱炳书:没有做茶之前就是在外面打工,这两年就自己做茶,设备是帮扶帮我出一部分,我自己出一部分。今年产量算可以的,种了七八亩,今年收入有五六万元了。
朱炳书过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的帮扶下,他勤劳奋斗,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中秋搬进了新房,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东山镇湖岭村村民 朱炳书:以前住老房子30余平方,现在搬新房子,有80多平方,空气也比较好,有电视、有空调、有家私,比以前好很多,想要发展个小的加工厂,日子一定要越来越好。
东山镇东明村也是红色村。这里竹山梅林交相辉映,道路通畅,村容整洁,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花园别致有趣。正值午餐时间,村民陈俊光在厨房忙碌着。两年前,老陈辞去了外地的工作,回乡经营起小饭馆。
东山镇东明村村民 陈俊光:东明打造得这么美丽,我觉得回来发展还是有前途的。冬季的时候特别热闹,都是来这里赏梅花,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觉得回来家里发展是不输在外面的,所以就回来发展。
每到赏梅季节,游客纷至沓来的景象,是陈俊光以前不曾见过的。东明村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里的人大多外出打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扎实推进,东明村旧貌换新颜,昔日的“空心村”逐年热闹起来。
东山镇东明村村民 陈俊光:这几年变化非常好,以前是贫困的山村,现在是“网红村”。
东山镇东明村村民村民:村里发展各方面都非常好,村里道路方面,一出路口就是沥青路,交通非常方便,现在整个村整洁、干净,村民的生活水平都有非常大的改观。
东山镇东明村党支部书记 陈俊伟:积极探索农旅结合新模式,以农带旅、以旅兴农,在上级单位的支持下,规划建设了赏梅小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每年赏梅期间吸引游客4万余人次,带动农业产业旅游增收约150万元。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东明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党员成为乡村治理的有力推动者。
东山镇东明村党支部书记 陈俊伟:我们通过党员“挂牌”,实行全村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公示制度,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使党员成为乡村治理的推动者,示范带动群众参与。
红色是珍贵的历史,绿色是美好的未来。“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潮州市十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示范村”等多个国家、省、市荣誉的获得,诠释着东山镇的美丽蜕变。当前,东山镇正积极拓展思路,规划建设“东明赏梅——西山休闲——湖岭红色文化”镇域文农旅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片曾经燃烧着革命烽火的红色土地上,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东山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 黄玉强:我们第一批500万的项目已经落实具体的有13个项目。主要是体现我们的东山特色,在茶产业的发展方面、在青梅的加工方面,还有我们结合乡村旅游方面来做这个产业的帮扶。
东山镇党委书记 沈潘松:东山镇将深入落实县5个“三年计划”,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现代农业发展、抓乡村建设、抓镇区服务功能现代化、抓电商发展,立足本地优势,充分挖掘省际边界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紧扣“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