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5 09:44:5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陆利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广州务工,初到广州,一切都吸引着我,既有像家乡一样的骑楼,只不过更长,更高,更多的是家乡所没有的,镇海楼、文化公园、陈家祠、南越王博物馆……一有机会,我独自一人或是与同事结伴去寻访胜地,领略一方风情。
一个星期天,我来到三元里。知道三元里这个名字,是在读小学时的一篇课文,内容是“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故事”,后来,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有了更详尽的解释,心中总想有机会要到三元里实地参观凭吊。
相对于外面都市的世界,三元里依然保留着那些旧时风貌的小巷石板街,巷子弯曲又纵横交错,如柔肠百转,真可谓是曲径通幽,这有点令我感到意外,但又觉得很实在。它原来是郊区,但随着城市的扩张,早就成为了广州的一部分,说准确一点,是城中村,或许正因为此情此景才让人不由得对三元里充满遐想:抗英圣地,中国近代史气势磅礴的第一页就是在这里翻开的。
历史翻到1841年5月29日,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窜到三元里抢劫甚至强暴妇女,一系列的强盗行为自然激起当地村民的愤怒……当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三元里土地时,一定怎么也想不到当地的乡民敢与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甚至杀死他们的士兵。为预防英军报复,三元里乡民在北郊古庙聚会,决定以武装对抗英军,附近103乡民众知道之后,“义愤同赴”,组成了一支有数千人参加的反侵略武装力量,随后,逼近敌司令部驻地四方炮台,诱敌向预设的牛栏岗包围圈。当英国鬼子进入牛栏岗之时,一声锣响,如山崩地裂般,一群群他们从没有见过的手持土枪、大刀、长矛、藤牌,甚至锄头、镰锹的乡民,从天而降,奋不顾身地向敌人冲去,与英军作战。乡民利用有利地形,将英国鬼子引入到一大片泥地里,以己之长,杀敌之短,此时,天降大雨,更似是有神威相助,这一仗打死打伤了200多个英军,大振民心。当英军逃回四方炮台时,三元里民众再次包围四方炮台。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炮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
近代中国,积弱积强,西方动不动就以大炮说话,所入之地,如无人之境,官员走之,兵士散之,遭殃的是百姓。于是,割地赔款是最好的求和方式,就在离广州不远的香港也割给了英国,连葡萄牙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也能分上一羹,得到了澳门!
牛栏岗一仗,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它打出三元风骨,打出民族精魂,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国弱但民不可欺,更不容外强肆意践踏。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没有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闪烁着伟大的光芒。
中国人民真正地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取得推翻三座大山压迫的胜利,只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用坚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挺拔起泰山的脊梁,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此,华夏民族庄严地屹立于世界之东方。
当时光定格在1997年7月1日,那是一个让全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香港的会展中心,五星红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的护送下,沿着铮亮的旗杆冉冉升起,迎风飘扬;闪亮的枪刺,熠熠生辉,宣示着国家的主权。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解放军接管英军总部的那一幕至今令人难忘:“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两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肩扛步枪,迈着正步走向营房大门,上岗。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顶风冒雨,在中国香港特区从南到北的防务岗位上,担负起神圣责任。在这块土地上飘扬了近百年的米字旗无声无息地降落、收起,英军与他们的军舰在漆黑的夜晚驶向夜的深处。
这一刻,香港瞩目,世界瞩目!我想,三元里一定也在瞩目,三元里的先辈们一定也在瞩目:“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去年我到广州,办事之余,再次来到三元里。今天的三元里已今非昔比,完全融入到广州大都市之中,高架路飞渡,高楼大厦林立,昔日的抗英大街已变成纵横交错的特色商业街。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梦想的人们在这里穿梭,口音混杂,商业气息浓厚。我走进络绎不绝的人群里,感受到的不单是商业街的热闹,还有那份沉淀在空气里的往日故事。
走进三元里抗英纪念馆,里面陈列大刀、长矛、藤牌、三尖枪、挠钩、长棍、抬枪以及锄头等原始武器,以及战胜后缴获的英军军服。透过玻璃橱窗,穿过历史的烟云,仿佛看到先辈们拿着大刀砍向侵略者的头,拿着长矛刺向侵略者的胸膛,用叉叉住侵略者的喉咙……这是英雄的见证,无声的述说。最是那一面“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在旗帜的召唤下十人、百人、千人、万人聚集在一起,一乡、两乡、三乡、百乡团结在一起,似大海怒潮一般,浩浩荡荡地向侵略者冲去……当年乡民大败英军的场面与杀声震天的情景,使每个参观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元里每年的正月十八都会举行盛大的闹元宵活动,其中,醒狮是重头戏,在这一天里,一同参加抗英斗争的103乡的兄弟村会搬来大烧猪来到这里庆贺,这种友谊就是在那时用鲜血凝结成的。在众多民众的簇拥下,醒狮队会集中来到当年三元里誓师抗英所在的三元古庙,村民们从三元里古庙拿出“三星旗”,再次高举起来,绕村飘扬,只不过,现在的他们是在祈神表演,祭拜北帝,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离纪念馆不远的山岗上设有抗英纪念碑,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约10米。碑座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方形、下层为圆形,座下有平台和数十级的步级,此刻,站在碑前,仰看碑上镌刻两行醒目的大字:“一八四一年广州人民在三元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不禁心潮澎湃。回想起180年前,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帝国主义的斗争业绩可歌可泣,为此而牺牲的烈士们在这红棉盛开的土地上洒下滴滴英雄鲜血,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的和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当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要有时刻居安思危的思想,须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