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3 17:02:55 来源:潮州信息网
SPRING
盼 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对于凤凰山来说更有特殊的含意。
每到这一春,昔日繁华的街上,除了能看到穿着不同颜色,急匆匆上下学的学生,就很难看到人影了。街上的店面也迟迟未见开门。踏进办公室的人员,他们有制度的约束,有办不完的事务,除了特殊公务,不能随意走动。居民、乡民应该都蛰伏在家。
只要你穿行在大街小巷、乡村,仔细一点都能听到一种极其有节奏,优美的吱吱呀呀并伴随搅拌机的声音。再靠近一点,这种声音就越来越清晰。我带上相机,走进一家有几片大铁门而敞开的房子,可能时间尚早,外面的大雾还没散去,房间里一片漆黑,电灯还没打开,一个人影也没有。我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并边走边问“有人吗”,生怕突然被当成小偷来一棍子。没见回音,我又大胆的往里走。这时,才见到用竹片编成的滚筒下面蹲着一个人,看他好像在捡什么东西,我仔细一看,是一片片散开的小叶子。他好像看到了我,但不惊讶,问我“你咋进来啊?”我问“你在干吗?”“还能干吗,做茶呗!”这么大的滚筒是用来干什么的?他人不错,没怀疑我也没赶我走,感觉很自然。我反而乘势询问这个村叫什么?有多少户人家?总人口有多少人?主姓是什么?他家有多少人口等等。象治安员一样,反复问他家庭琐事。
?
手工&机器揉捻
图|林哲
图|黄奕彬
他或许看到我胸前的相机,马上关掉机器的电源,打开煮水壶的电源,也不像我刨根问底,问我是哪里人,到他家来干什么?只热情地说:坐、坐,吃饭了吗?我们泡茶喝。这种状况我已经好久没见到了,也只能怪自己,都好多年没上凤凰山了。今天的感受也不像市面所流传的闲言碎语。什么凤凰山上的百姓现在有钱啦!碰上什么事都比市侩还奸猾,只认钱不认人了,不管亲疏厚薄什么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上门讨杯茶喝也说三道四,叫苦连天,什么现在的茶农苦啊!天天无日无夜,又着花钱请人雇工等等。在这一瞬间,市面上的流言蜚语完全被打破了,好像又回到从前的影子。
图 | 茶山百匝 张伟雄
回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了落实李先念主席向世界卫生组织做出“实现儿童计划免疫两个85%目标”的承诺。我把凤凰镇这个离市区最远,面积最大,村落极度分散,群众文化素质低,基础差,历年儿童免疫接种率考核不达标,被视为有点未开化的计划免疫工作揽到自己的身上。为动员百姓接受适龄孩子有计划进行免疫,并集中到镇上的卫生院接种的要求,我每月都有4~6天在凤凰山上,走村串寨,踏遍凤凰的山山水水,挨家挨户尽最大努力做好适龄儿童的摸底造册,说服动员他们前往卫生院接受免疫接种。每进一家门,主人都不会吝情的从烘茶炉中挑出几个,按大家的说法:已完全熟透了的地瓜。还泡上刚出锅最好的茶来招待我们,甚至还会诚意的用粗糙的纸张(凤凰山特种包茶的纸)包上几十克茶送我们。
我到新单位工作之后,因为凤凰镇基本上都没有进出口的货物,偶尔有一点茶叶出口,也接触不到那么广的范围。
图 | 春日茶园 林楚镇
一杯茶刚进了口,我感受到主人的待人还是真诚的,心头中原来那点点戒心也就慢慢散去了。我逐一的问起这些机械的用途,他也不厌其烦,在跑前窜后,把茶叶装进滚筒、揉叶机、炉子里的间隙中,一一向我作了详详细细的介绍,我也重点提问:现在已有电、汽可用以焙茶,而且也不遗留炭灰,不影响空气质量了。为什还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口,以至周围空地上,都堆了一堆堆的柴火?他说:这没假,前几年家家户户都响应上级的号召,用于焙茶的炉都进行了改造,改用上了电、石油气,也很快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但几年下来,村民感觉泡好的茶水没以前那么好喝了,好像也变了味!茶商也反映出很多的问题,销路也受到了影响。村民们也就逐渐复用柴木烘焙了。
走出他家,向对面山上望去,我眼前一亮,茶园中飘逸着点点翠翠,犹如一幅幅精致的图画。我急忙打开长焦镜头,看到那一团团、一堆堆的红蕊,原来是三五成群的摘茶人,很难辨别,应该是妇女吧!她们都头戴红花布的斗笠,草帽也套上花布条,是什么原因?咱猜不着。并把脸都包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两只不大的眼睛,两只手也戴着手套。也有让脸露大一点的,甚至不戴斗笠草帽的人,但毕竟极为少数。
图 | 春日茶园 林楚镇
为了捕捉到更好的镜头,我急忙往山上走,经过不同场合的了解,因为疫情,到场的摘茶人,清一色都是凤凰山邻近的饶平县人,也可以说是凤凰山脉的人,她们的口音基本与凤凰镇相同。
虽然她们都戴着厚厚的手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是怕虫害吗?也不见得啊!我在茶山上游走了整整一个上午,就没见到一条虫也没被咬到。她们的眼睛眯成了那样,能看得清吗?我觉得担心是多余的,她们两只手同时都在摘,很快就摘满一小筐子,但很少看到被损伤的叶片。
各行各业都有能手。咱们打开茶叶的包装,看到的是一条条不成形,有长有短,弯弯曲曲,颜色也变了的茶叶。但茶叶在摘、晒、浪、揉、烘、焙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别小看这摘茶,摘茶的手法必须严格规范,从容易折断的部位入手,就不容易损伤叶片了。记得我小时候每到寒假都会到大队的农场去参加摘茶,进入茶园前“老农”(也就是农场的师傅)就一直教授着我们摘茶的秘诀,叶片不能损伤折断之太多,不然再好的茶种,泡出来的茶水就不好喝,苦涩味太重。
图 | 蜜兰香 林哲
揉茶,传统是用两只脚底板上下推动来完成。故此才会出现俗语:“头杯脚席(脚的汗迹),二杯茶叶”。也因为这一句话,原潮安县有一位领导在讲话中曾提到:我总喝别人的脚席而蒙冤。这是前话,现在好啦!都是用机械来完成,省工省力,想要的脚席也找不来了。
我突然听到很急促而刺耳的喇叭声,咋啦!这高山上还能开车!幸好我不自觉地退进茶树中,转过身,才见一辆摩托车,后座装着两个饱满的大麻袋急驰而下,我被吓出一身冷汗。
我忽然想起,在街上以及在村里都很难见到一个相对年轻的女人。原来最危险,最繁重的工作都是由她们来完成。的确,也只有她们了,公婆年纪大了体力也跟不上了。公婆只能当成“五员了(守门、保育、采购、炊事、接送员)”照顾着家里的日常生活,理理家务,送送孙子上学等等。而男人呢!则操作着茶叶的晒、收、揉、烘、焙等工序。还招待着客人,介绍着自家茶叶的种植面积,品种、产量、价格以至销路。最好能卖出好价格。
茶叶是凤凰山区老百姓劳动致富,实现小康生活的主要来源。
春天,是凤凰镇以及周边山区最值得记忆而繁忙的季节,每家每户都忙于茶叶的收摘加工。
作者|林树顺
主办单位
中共潮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单位
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潮州市作家协会
潮州市摄影家协会
《韩江》编辑部
潮州市小小说学会
支持单位
后来文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