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民生关注

【“潮智汇”文化沙龙】如何让潮州非遗产业“走”得更快更远

发布时间:2022-05-11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第二十九期“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现场

潮州手拉朱泥壶产业要长期发展,须突破哪些瓶颈?如何对手拉壶进行宣传与推广?日前,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29期“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在市人民广场“非遗”展览馆开讲。围绕“从手拉朱泥壶市场应用看潮州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这一主题,应邀主讲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高校教师畅所欲言,畅谈潮州手拉朱泥壶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产业开发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趋势,深入发掘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打造潮州文化大传播格局,助力“文化强市”标杆建设。

谢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潮州手拉朱泥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展望未来

北有宜兴紫砂壶,南有潮州朱泥壶。潮州工夫茶茶器有“四宝”,朱泥壶就是其中之一。我小时候就常看到老人家用朱泥壶冲茶,听老人家讲朱泥壶的故事。有不少人曾问我,朱泥壶和紫砂壶有什么区别?朱泥壶是不是紫砂壶?紫砂也叫五色土,包括朱泥、紫泥、段泥、绿泥、团泥5种。朱泥是紫砂的一种。紫砂没真假,只有好坏。有人讲紫砂壶只有宜兴和潮州才有,这是以前的情况,现在已经发展到很多地方都有做紫砂壶,比如广西钦州、云南建水等。改革开放之后,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潮州手拉朱泥壶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实用性,但目前作品相对较单一。近20年来也做了一些创新发展。但同宜兴、云南建水和广西钦州等地区相比,在雕饰、装饰和品种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潮州手拉朱泥壶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潮州手拉朱泥壶不缺优质的原材料,不缺高超的技法,不缺市场,最大瓶颈就是人才的缺乏,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人才太少。潮州手拉壶文化也很重要。虽然潮州手拉壶有着大量的文化沉淀,但文化挖掘还不够,所以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展望未来,才能有更好地发展。

由于潮州手拉朱泥壶的量相对较少,产品形式较单一,市场就比较小。近年来,潮州壶的名声有了一定提升。而潮州壶要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须具备大量人才、产业链丰富这两个条件。人才要多,不单单需要手艺匠人,还需要推广、电商等各方面的人才。我们要以更加包容的姿态,不断提供好的土壤,让更多的外界人才来接触这个行业,来创作作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还要创新产品形式,在潮州壶的品种、原材料等方面不断创新,把潮州壶做得更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陈卢鹏(韩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技师):引入高校力量 系统培训人才

如何带动非遗项目潮州手拉朱泥壶发展,我认为可以做好这两件事,一是加强对年轻人才的培训,二是讲好手拉朱泥壶的故事。行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后继有人。但当前,我市专门从事该行业的人员较少,手艺传承模式也相对保守,且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培训模式。

2015年,在多方努力下,韩山师范学院创建了首批大师工作室,把手拉壶、剪纸、陶瓷等行业的大师引进到高校进行人才培训。设立韩窑·谢华大师工作室等,以“名师带徒”的方式,从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多方面多层次入手,为对传统工艺有兴趣的大学生提供系统体验技艺的平台。这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经过院校的规范培训,为传统工艺的发展增添新内涵。

我建议,非遗项目要“走”得更快、“走”更得远,培养“后生”的专业人才是关键。相关院校可强强联合,引入大师进校园传艺,为学艺者筑牢基础、提升技艺,更便于他们后续深耕手拉壶的传承和发扬。韩山师范学院计划与谢华合作开办壶艺专业,提升高校和行业后续培养人才的速度和质量。

在讲好非遗故事方面,我市有关部门可多搭建文化平台,把这些传统技艺的故事讲出来、讲清楚,创新传承新路径,推动非遗的发展。

张瑞端(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搭建学习培训平台 扩大从业人员规模

以前,潮州手拉朱泥壶器型做得比较小,影响力不大。近年来,在不少制壶的“手艺人”努力和宣传下,壶的容量逐渐做大,其他区域的人也更能接受,更能适应市场。潮州手拉朱泥壶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潮州手拉壶从业人员缺乏。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手拉壶从业人员宜兴大约有10万人,云南建水约有9000人,广西钦州大概有5000人左右。但潮州制壶的从业人员才约1000人,在壶艺相关产业链约有2000人从事材料、煅烧、销售、宣传等工作,潮州手拉朱泥壶创值较低。

潮州手拉朱泥壶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针对当前潮州手拉朱泥壶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的现状,我认为,可通过搭建学习培训平台,为有一定美术基础的,以及热衷于学习的爱好者、新时代大学生等群体提供培训,进而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提高潮州手拉朱泥壶的人才储备,为手拉壶创作注入活力、注入新意。此外,要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潮州手拉壶的知名度,从而让更多人关注、了解、体验甚至是投入这个行业中。

对于茶壶的创新,我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创新首先要考虑到实用性。一把茶壶不单单只是一件摆设品,首先要考虑到他的实用性。创新,既要注重形式上的美,又要注重内涵,融入丰富的文化底蕴,使手拉壶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而不是单单一件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泡茶工具。

陈辉(传统工艺高级工程师、国家职业一级评茶师):利用新媒体传播 推广潮州手拉朱泥壶

此前到多个城市参加茶博会、展销会等,在推广潮州工夫茶时发现,外面的人对潮州的茶壶并不了解,会问“你们潮州有茶壶吗?”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潮州手拉壶对外宣传力度的不足。

近年来,在潮州从事手拉朱泥壶行业的人越来越多,许多茶壶爱好者也将目光聚焦在潮州壶上,这离不开我市一些专业大师对人才的培养,以及有关部门对非遗项目的宣传。

除了人才、工艺,宣传方面也必须更加重视。当下,互联网影响下的文化艺术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内容丰富、互动强、直观、全面、不限时、不限地域等诸多优势,也对手拉朱泥壶文化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加速促进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宜兴市,利用抖音新媒体平台推广茶壶、有注册资质的就有两三千家,但在潮州,有这方面意识的人还不是很多。

不少爱好者收藏、购买手拉壶,除了对壶的造型感兴趣外,在意的更是它想传达的理念以及背后的意境。和制壶作者交流后,爱壶者才能更懂壶。利用新媒体平台不仅能促进双方的交流探讨,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弘扬了艺术,而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商品买卖。

我建议,对于潮州手拉朱泥壶的推广,可借助新媒体、社交软件等,充分利用近年来抖音、微信、微博等新的传播渠道,精准定位、吸引粉丝,打造自己的IP和私域流量,对手拉壶文化艺术进行更加有效的传播。还可以通过详细的网络宣传策划与推广,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成功实现茶壶的推广。

关于民生关注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