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1 17:37:05 来源:潮州信息网
爱茶者说 .
国学大师说过,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因我不善饮酒,对于三杯酒之说,并不敢苟同。但是对大师的千秋大业一壶茶所言,心下还是颇为认同。
朋友讲过,茶叶是天地间极有灵性的圣物。对此,我深以为然。
朋友志在县城开了几家平价茶叶商城,因此经常邀请我和几个朋友小酌几杯。不过此小酌并非彼小酌,朋友欢聚品的是茶,并且还是工夫茶。
朋友志称呼自己是个“老茶头”。他经营茶庄20多年,全国各地生产茶叶的省份去过不少,名贵茶叶当然也品过许多,朋友却对潮州工夫茶情有独钟。
朋友志对我说:“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潮州工夫茶的魅力就在于此。”
相交多年,跟着朋友志喝潮州工夫茶的次数多了,我对茶,特别是对工夫茶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茶圣陆羽著有《茶经》,老子《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想潮州工夫茶的魅力应该源于此处吧。万物有名,万物有灵,万物亦有道。天道,地道,人道,茶道……
一杯香茗在手,犹如把酒临风,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邀三两好友,撮适量茶叶于匙,煮上一壶茶,置三只晶莹剔透的茶杯,意境气韵油然而生。清风徐来,檀香袅袅,丝竹之声悦耳,山水盆景中水流潺潺,一时之间色香味俱佳,端的是逍遥快活似神仙。
继而把盏在手,轻嗅其香,慢酌其味,瞬间香气溢满整个口腔,至于回甘清香,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捏几粒瓜子在手,或者取一块精致糕点,边吃边饮边谈,几盏茶下肚,顿觉浊气荡尽,清气升腾,心旷神怡,其乐融融。几番浅酌细品,那种行云流水赏心悦目的娴熟茶道,那种气定神闲超然物外的洒脱享受,那种涤荡心扉氤氲若仙的通灵气息,无一不使人惬意妥帖,让人欲罢不能。
图|有闲来食茶 陈楚霖
听罢“高论”,朋友志抚掌称妙。呷了口茶,志笑着道:“看来兄已入茶道。此番精妙高论,实为茶之熏陶,可与古代风流雅士媲美也。”
我连忙摆手致意,有感而发罢了,实在不敢比肩古人雅士。于是遂借机请教志讲解一下潮州工夫茶的始末原由。对于开茶店几十年的“老茶头”来讲,此等小事当然不在话下。于是志一边饮茶,一边敞开了话匣子。
“国兄,准确的讲,潮州工夫茶应该称作潮州工夫茶,是广东省潮州地区一带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潮州工夫茶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潮州茶道是中国古老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潮州工夫茶则盛行于宋朝,已有千年历史。在潮州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喝工夫茶则是潮州人日常生活中一项最平常不过的事,饭后或者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甚至有的人晨起空腹就饮工夫茶,足以看出潮州人的爱茶之道。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潮州工夫茶……”
志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般讲起了潮州工夫茶历史,我和朋友清频频点头。
“志兄,古人诗句中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说,是不是指的工夫茶?”看志兄讲的尽兴,我还是忍不住插话问。
图|榄炭煨炉 林哲
“国兄,诗人笔下的茶应该相当于潮州的工夫茶吧,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借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运用工夫茶艺追求的是‘真美’,好茶好味,‘酽、热、香、滑’,人各一杯,不玄虚,不造作,平易自然。对于茶和水以及茶具品质,古人是非常讲究的。”
“志兄,这个我倒是略懂得一些。”朋友清此时插话说。“古代文人雅士,热衷于品茶论道。品茶,讲究的不仅有茶叶和茶具,就连泡茶用的水,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若论雅致,首推宋朝文人,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苏轼和王安石了。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王安石因幼年染疾,需用中峡巫峡之水作引送服。恰逢苏轼回京走水路经三峡,王安石便请他帮忙取一壶中峡之水。谁知苏轼过三峡时只顾着赏景吟诗,竟忘记请托取水,等到记起船已进入下峡,于是便取了下峡水送去。王安石当下拿来泡了一壶阳羡茶,未待品尝只观其色,便对苏轼道:‘这明明是下峡之水,怎么骗我说是中峡之水呢?’苏轼不知如何被王安石识破。王安石道:‘《水经注》记载,上峡水烹阳羡茶味浓,下峡水烹阳羡茶味淡,只有中峡水烹阳羡茶方才浓淡适宜。这壶茶我泡了好一会才出茶色,所以知道必然是下峡之水了。’苏轼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连连认错赔礼。还有曹雪芹《红楼梦》中关于妙玉饮茶的描述,堪称经典。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
朋友志的一席话着实令我们起敬。真没想到,茶中还有如此玄机,看来茶道即人道啊。
潮州工夫茶的“和、敬、精、乐”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作者 | 北海
主办单位
中共潮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单位
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潮州市作家协会
潮州市摄影家协会
《韩江》编辑部
潮州市小小说学会
支持单位
后来文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