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1 17:32:00 来源:潮州信息网
张烨 摄
何处寻得工夫茶
苏卓
行走在绿水青山的乡间古道中,白墙青瓦是典型的潮州小镇,我踏遍万水千山,只为寻找古色古香的工夫茶。我继续寻找在城市的街角,漫山的茶园,数不尽的茶馆中。自然是一个天神,它对于人类是绝对的恩惠,因为他给了人类这样一个神奇的东西“茶”,漫香四起,沁人心脾,我在这古色古香中找到了人间真实,安逸快乐和炎黄子孙的魂魄。
继续行走在小镇中,感知着人世间的净土。沁人心脾的茶香洗去了我这一身的污浊和疲惫。
夏日的清凉也不过如此,一杯茶,一人或两人,坐在自家门前,路上偶尔的行人,和远处传来的风景,或是夕阳,或是微风,又或是自己的喜怒哀乐,都随着一碗茶入口而风轻云淡。我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能在自己家的门口一坐就是一天了。我继续向前走着,三碗茶配一局象棋,和谐而安逸,老大爷铿锵有力的一声“降军”,道尽了这世间的喜悦,一杯茶下肚,好似有一位将军上阵杀敌的英勇,又有其凯旋的畅快。
酣畅淋漓的笑声,使我灵魂也不自觉地跟着喜悦起来。我拿出相机快速的捕捉了这一时刻。夕阳的余晖停留在我的眼睛上,一切是如此的光辉,我加快了脚步,来到了潮州的朋友家。我们彻夜长谈,他说要带我见识一下真正的工夫茶。
?
庄建明 摄
庄建明 摄
众所周知,潮州之后再无工夫茶。工夫茶,指的不是一个茶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手法,因为必须有一定的泡茶功夫才能泡出正宗的工夫茶,这样的功夫不是一天而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因而工夫茶成为一门艺术。
林哲 摄
潮州的朋友拿出来他珍藏的茶具,一副古色古香的紫砂壶茶具,我看着他的手法,目不转睛,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乌龙入宫,用茶匙将茶叶拨入茶壶;宣壶高冲,向壶中注满热水;春风拂面,用茶盖刮去茶沫;熏洗仙烟,倒出水,洗去茶叶浮尘;玉液回壶,再向茶壶中注满沸水;游山玩水,刮去壶底之水。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两步。关公巡城,为每一个茶杯斟茶,好似关公巡城一样霸气威猛,一气呵成;韩信点兵,将茶中的精华均匀地滴在杯中。完整的“工夫茶”呈现在眼前,我不由得为之赞叹,大喊一声“好”,入口更是精品。
茶自古便是上等的饮品,我国的茶文化,尤为辉煌。潮州工夫茶尤甚。还有一种说话,工夫茶也叫作“贵族茶”原为泡茶手法独特,雅致,同时又铿锵有力,深受王公大臣的喜爱。
宋超更是达到鼎盛。茶也成了全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粗茶淡饭,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一些耳口能传的言语中,它总是能占一席之地。而潮州工夫茶便成为当时鼎盛。从丝绸之路上的古茶马道到如今的“一带一路”,潮州工夫茶与时间相交错,与空间相延展,它从古延续至今,从国内走向世界。在历史的遗迹中依然散发灼灼光辉,令人神之向往。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的眼上,睡意蒙眬,一杯茶的清香叫醒了我。我穿好衣服,推开门,空气中的清香萦绕着我,我分不清那是茶的香气,还是自然本身的香气。可能他们早已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融为一体了吧。
柳杨 摄
路过一个早餐店,里面每张桌子上都赫然摆放着三个茶杯和一壶茶。看到了店主行云流水般将茶水缓缓地随着茶碗流入茶杯中,动作一气呵成。我好似又看了一部精彩绝伦的大片。经过一个拐角处,发现一处大门敞开着,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坐在庭院中的石桌前,给他的小孙子传授着泡茶的功夫,老人说,茶是有生命的,泡一壶好茶啊,首先得心静,其次得心无杂念,让每一滴水都精准有力的落在茶叶中,手法更是容不得含糊,如此这般,才能称为工夫茶。
我继续向前走着,我是贪心的,我想寻找到底是什么力量保持着工夫茶的千年不衰。
林小强 摄
我来到了一坐茶馆里,看到了一对父子坐在里面喝茶,轻松的话题往往最能激起内心最真挚的幸福,我听到了,他的儿子要给他操办60岁生日而在一块商量着事宜。也有四五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坐在一块聊天,他们的眼神平静,时而又泛起涟漪,应该是在回味着年少时那青春的时光吧。
“你食,你食。”谦逊的语调使我转过头,那几名男子正在茶桌前相互谦让着。后来才知道喝正宗的工夫茶,每个茶桌上不管多少人都会放三个茶杯,喝茶的人相互谦让,喝过之后再将茶杯在滚烫的茶水中过一遍,再到下一个人。这也是古代工夫茶必不可少的一步,到现在,每个人喝茶大多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茶杯。周易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说的应该就是这样的谦逊吧。
麦贤富 摄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心里已经明白工夫茶经久不衰的原因了。我豁然开朗,走出门去。我找到了正宗的工夫茶,它是爱和美好品德的延续和一代代的传承。它必定经久不衰,流芳百世。
午后,我阔别朋友,登上了去往远方的火车,阳光透过车窗射了进来,我伸出了手去触摸,感觉暖暖的。工夫茶的味道也在我嘴中久久没有消散,回味无穷。
主办单位
中共潮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单位
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潮州市作家协会
潮州市摄影家协会
《韩江》编辑部
潮州市小小说学会
支持单位
后来文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