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茶香萦绕最潮州|最是茶香抚人心

发布时间:2022-05-18 11:16:56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工夫茶

最是茶香抚人心 .

文/李俏榕 图/林哲

我生活在一座南方小城——具有“中国乌龙茶之乡”的潮州。潮州人大都嗜茶如命,上至八十岁老翁,下至天真活泼的孩童,无不喝茶。在我们这,茶叶又叫“茶米”,足以见茶在潮人心中的地位之重。

老舍先生在品完工夫茶后,曾写下“品罢工夫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的诗句。工夫茶的制作,从茶种到茶艺无不讲究。

工夫茶的茶种多为乌龙茶,著名的有凤凰单枞,大红袍等。我曾见过漫山遍野的茶树,他们肆意平铺在广袤的大地上,那醉人的绿仿佛要融化在明媚的春色里,我虽不曾亲眼见过制茶的过程,却深知这些绿色的精灵是吸饱日月的精气,历经多道工艺才被储存进家家户户的茶罐里。且不说制茶工艺,便是那冲泡过程,其门道之奥妙,技巧之讲究,内涵之深厚,便不可不令人惊叹。

翁辉东在《潮州茶经》曾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法。” 传统的工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一盖碗、一冲罐,三茶杯、一茶盘、一茶池、一壶、一锅、一炉。这一方轻巧简便的茶具,便是令无数潮人大展茶艺的天地。关于工夫茶的烹煮过程,有人巧妙将其概括为” 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高冲”即让水有力地“砸”在茶叶上,以除涩味,散发茶香;“盖沫重眉”指先用茶盖刮走茶沫,再热水淋盖,待到盖上水干时方洒茶;“关公巡城”即循环斟茶,使各杯中茶水浓淡一致,以免厚此薄彼;“韩信点兵”则是将壶中将尽的茶水轮流点入各个杯中,以示尊敬。这些步骤看似烦琐难懂,但对于我们潮州人来说,却是早已融入了平凡生活中,便仅依靠从小耳濡目染,也能行云流水般地泡上一壶好茶。

少时早已对工夫茶的冲泡过程习以为然,往后查阅资料,才发现这口耳相传的茶艺背后,皆含深意。潮人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一个"品"字,这是为凸显品德之重;主人倒茶不能倒满,一是怕茶满烫手客人不便拿起,二便是以小见大,以茶之不满,彰潮人虚怀若谷,大智若愚的情怀;主人筛完茶之后,自己不能先饮,而是说上一句“食茶”,等他人端杯后自己方能端杯,这是尊老敬幼的礼让精神的体现;所谓“头冲脚惜,二冲茶叶”(潮州方言,指第一遍冲泡的茶水需倒掉),其意便是将最好的茶水先给客人…明伦序,尽礼仪,小中见大,外巧中拙,工夫茶茶艺代代相承的背后,体现的不仅是潮人对茶与自然的尊重,更是人与人之间流转的情意。

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在潮州,家家户户都烹茶,招待客人时要煮上好茶,儿女结婚要给长辈敬茶,外出野餐要带上茶具喝茶,在家独自看电视时要喝上一壶茶,和友人闲坐畅谈时要配一壶茶,就连吃着沾满花生酱的美味肠粉也要配上一杯薄茶……“食茶”在当地已经成为一句如“你好”一般亲切又自然的话语,潮州人对茶的喜爱,仿佛是种进骨子里的,与生俱来的。我有时觉得,茶已经不仅仅是潮人的一种待客之道,它更是一种处世哲学,它代表着一种处事不惊的平和。而这方茶道,在不知不觉间似已浸润了整座城市。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潮州人却能“忙里偷闲”,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步伐,用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围坐闲聊的“厝边头尾”(街头邻居),公园切磋棋艺的老人,傍晚江边漫步的情侣,黄昏匆匆归家的行人……潮州这座小城,在岁月冲刷中沉淀出了一种特有的古朴与厚重,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总能给人一种奇异的安定的力量。这难道与工夫茶之茶道不相呼应吗?

人之一生,就如这工夫茶,历经烦琐的加工工艺,复杂的冲泡过程,几经沉浮,叶卷叶舒,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苦也罢,乐也罢,他们来源生活,融于生活,最终归于生活。人生中的苦难,恰似这茶中苦叶,倘若无茶叶之苦涩,何来茶水之清香?他们本为一体。人们能悟得这方禅意,便能对待淡然对待自己的贪嗔痴爱恨欲,茶中有乐,乐中有茶,心至静处,自生欢喜。

主办单位

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

中共潮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单位

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潮州市广播电视台

协办单位

潮州市作家协会

潮州市摄影家协会

《韩江》编辑部

潮州市小小说学会

支持单位

后来文学工作室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