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民生关注

潮州市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2022-05-19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5月18日下午,潮州市博物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举行“青花瓷韵——吴维潮作品展”揭幕仪式,《工夫茶文化》版权捐赠仪式,“行走的文博——潮州博物馆进校园”启动仪式等,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石俊会主讲“南海I号”南宋沉船考古发现与研究。

5月18日下午,潮州市博物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潮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星出席启动仪式。

从“青花瓷韵”展看陶塑大师吴维潮的B面

“青花瓷韵——吴维潮作品展”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维潮20余年来累计创作的50件(套)青花瓷作品组成。丰富的造型与简洁有力的艺术语言凸显出吴维潮深厚的国画功底。

“青花瓷韵——吴维潮作品展”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维潮20余年来累计创作的50件(套)青花瓷作品组成。

吴维潮从事陶瓷雕塑40多年,擅长人物瓷塑、陈设瓷装饰、现代陶艺创作。吴维潮认为,他的主业是陶塑,副业是青花瓷和中国画。“青花瓷是我的爱好,正因为它不是主业,反而能够得到意外的精彩。我对青花瓷的喜爱从大学开始。元代的青花瓷对中国的影响很大。青花瓷的科技含量很高,成功的青花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青花瓷是中国陶瓷人的情节。”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石俊会主讲“南海I号”南宋沉船考古发现与研究。

展览设于潮州市博物馆附楼二层流动展览馆,将开放至6月6日。

考古界与文博界双向交流 让文物“活起来

石俊会从事文物考古工作近二十年,参与“南海I号”南宋沉船整体打捞及考古发掘、“南澳I号”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潮州笔架山窑调查勘探等10余项大中型考古工作。此次为潮州文博系统工作人员、文博爱好者讲解“南海I号”打捞及考古发掘。

“南海I号”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保存最好的古代沉船,其沉没地点处在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石俊会表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结构完整的水下遗存,“南海I号”在船体、文物、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信息。集中反映了宋代中国高度发达的海外贸易,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历史见证。

吴维潮认为,他的主业是陶塑,副业是青花瓷和中国画。

现场有文博系统工作人员对“南澳I号”的考古发掘工作提出相关问题。“5月18日是博物馆的节日,也是文博界的节日,考古界和博物馆是一家人。考古工作发掘了文物后,也要让文物走近人民大众,让文物‘活’起来。”石俊会说。

从“青花瓷韵”展看陶塑大师吴维潮的B面。

让博物馆走进校园 展现博物馆的力量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潮州市博物馆在5月18日前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市、县(区)馆上下联动,共推出“启动仪式”“专题展览”“文博进校园”“文博大讲堂”“博物小课堂”“公益讲解”“云展览”“馆藏文物鉴赏”8项内容。

5月17日,“行走的文博”——潮州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走进饶平县所城镇中心小学。

活动分展览展示、文博公开课、文化体验、讲解培训四大板块。展览展示部分以展板形式介绍潮州市博物馆、涵碧楼以及县区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潮州木雕·大神龛、《昆虫展》等。

文化体验为文博相关的实操活动,可加深学生对文物以及相关传统技艺的了解。在专业拓印人员吕佩勇的指导下,所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手拿刷子,开启拓印“初体验”。

在专业拓印人员吕佩勇的指导下,所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手拿刷子,开启拓印“初体验”。

今后,潮州市博物馆将继续开展“文博进校园活动”,丰富活跃青少年儿童文化生活,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让文物“活”起来。

5月17日,“行走的文博”——潮州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走进饶平县所城镇中心小学。

关于民生关注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