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30 09:29:01 来源:潮州信息网
文/林振宇 图/陈焕光
我恣意奔跑,汗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耳朵里充斥着急促的呼吸声和风吹过耳边的呼呼声。我问风:“你是在为我喝彩吗?”它不语。我问风:“你是在取笑我吗?”它不语。我又问:“你还是刚才那阵风吗?”它不语。我还问:“你从哪里来?”它还是不语。于是我不问了,答案或许得靠自己去寻找。
它虽然不语,却伴随我的脚步跑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有时是轻柔的,有时是凛冽的,有时带来花草泥土的清香,有时带来咸腥海水的味道。它一刻不作停留,却始终伴你左右。你看不到,抓不住,却感受得到。
风从哪里来?从高山来,从平原来,从江河来,从海洋来,从潮起潮落、日月更替、流转的四季里来。如果要刨根问底,每一种都好像是,又好像都不是。初中地理告诉我们:“冷热空气的上升下沉产生空气流动,而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高中物理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出现或消失,它只会在不同形式间转换,能量守恒。”结合这两方面,它还是循环不息、穿越时空的风。当南下的寒潮被挡在秦岭北面时,它分散为各股小寒流,这些寒流最终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大气环流的运动中。
风有时让我们欣喜,有时让我们烦恼。当它带来凉爽时,我们欣喜。当它带来寒冷时,我们烦恼。当我们顺风启航时,我们欣喜。当我们逆风而行时,我们烦恼。我们对它的喜厌通常基于它带给我们个人的利益,这是狭隘自私的表现。放在大的社会背景或群体中,“寒风”是极好的风电资源,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天然杀虫剂;而“逆风”是相对而言的,你的逆风兴许是别人的顺风。即使放在自身,把“寒冷”、“逆风”这些不利因素当成是对个人意志力、能力的磨炼与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有时面对问题转换角度去看待,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清代宰相孙将鸣说过两句诗:“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既来之,则安之。心安是处,身安是处。像风一样,不恋过往,不问将来,顺势而为。
风从哪里来?从我们心里来。随遇而安,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