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3 10:55:16 来源:潮州信息网
岁至端阳,粽子飘香,龙舟竞渡。端午节不仅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历史之河湍流2300余年,纪念屈原已经成为中华儿女一种绵绵不绝的民族情怀。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引用淮南王刘安的话,评价屈原的人格精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今天,让我们乘舟沿着历史之河逆流而上,去追寻屈原这盏与日月齐光的明灯,汲取上下求索的方向和力量。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若论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久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屈原身上,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爱国精神最浓烈的情感和最深重的寄托。屈原生于诸子百家林立的战国时期,名士们大多习惯于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走,“推销”自己的学说和才能,在他们眼中,没有必须忠于祖国的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定,只有自身的利益。他们“朝秦暮楚”,习惯于背叛和被背叛。但是在屈原的心中,楚国却是他的唯一。无论祖国如何对待他,他都从一而终、如热恋般地爱着自己的国家。“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缓缓念出屈原的传世名句。那一刻,我们读懂了屈原的悲怆,无数与屈原血脉相通、抱负相同的仁人志士、先烈英杰的面孔也一一浮现。那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那是“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的李大钊,那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他们用生命和行动写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篇章,也让我们明白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更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自始至终都心怀对楚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外交上始终坚持联齐抗秦的战略;内政思想上坚持法治和德治的结合,主张变法图强。屈原在经历放逐的苦难时,写下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最伟大的诗歌《离骚》,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表达了屈原为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也无悔的忠贞情怀。“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科技战,我们必须坚持走科技自主创新之路的信念,面对创新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以“虽九死其尤未悔”的坚定决心,闯出一条血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怀王冲动善变,并且缺乏主见,并非屈原理想中的明君,这正是屈原内政外交理想屡次受到挫折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屈原不得不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得不进行艰难求索的根本原因。在理想遭遇挫折时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坚持,显然,屈原是选择继续坚持。不放弃,是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动力。他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坚持“求索”,那么就一定有人懂得欣赏,就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及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2300多年前,屈原的求索宏远、抽象,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求索明确、具体,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路漫漫,我们不忘初心;上下求索,我们方得始终。
汨罗江水滔滔,魂兮归来!抚今追昔,屈原的灵魂从来不曾离我们远去。屈原的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一路前行,百折不挠!(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 黄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