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3 15:50:24 来源:潮州信息网
南方日报潮州观察6月3日刊发文章,报道肩负使命参加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党代表,怀着感动与自豪、满载收获与信心回到潮州,第一时间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带回基层一线。以下为报道原文:
“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党代表就得拼在一线、冲在前头”……近日,肩负使命参加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党代表,怀着感动与自豪、满载收获与信心回到潮州。连日来,回到岗位的党代表们马不停蹄,第一时间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带回基层一线,奋力推动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激发基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奋进力量。
湘桥区城南小学校长苏东青代表: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后,返程回到基层的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校长苏东青代表就进入到了“忙碌模式”——参加市、区举办的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会,忙着筹备和举办湘桥区“喜迎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六一主题队日活动暨新队员入队仪式、湘桥区“百名大师”进校园活动暨“百师园非遗进校园工作室”揭牌仪式、城南小学“一班一特色”课后服务展示汇报活动……
坚守讲台近30年的苏东青,在1994年就成为潮州首位承担广东省语文活动课研究课题的实验教师,多年来一直活跃、拼搏在教学改革前沿。对于这种忙碌模式她早就习以为常,“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追求,把党员作为第一身份,在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管理水平上不断锤炼自己。作为党代表,更得拼在一线、冲在前头。”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体现了省委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教育工作者大有可为!”苏东青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她将立足学校实际,做好“三个篇章”:在抓好文化育人历史传承篇上,深挖、传承城南小学百年红色文化基因,探索“百年党史、百年校史、红棉文化”办学特色“三融合”的新时代城南办学文化体系,擦亮百年老校的教育品牌,全力打造家门口优质特色学校;在抓实双减提质内核驱动篇上,推动学校以“无墙公校”模式打通校家社联动合育,以“双减”促“双提”,推动学校课程整合优化,实现学校课程体系从碎片化走向逻辑化;在开创优质共享未来教育篇上,利用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的平台,探索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一科一策”“一师一题”智慧学习型组织的培育新模式,同时通过构建同步智能课堂,辐射引领结对帮扶的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事实上,回到基层后举办的一些活动,正印证着她的决心和信心。
像城南小学于5月31日举办的课后服务展示汇报活动,就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和“5+2”课后服务要求的实际行动。一直以来,城南小学积极推进课后创意服务“345”模式,开发劳美非遗课、年级特色操、班级悦读坊、走班万花筒、行业百科课等“作业+五样态”多维度项目式活动课程,让课后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发展、个性成长。活动中,学生们用自己在课后特色课程中学到的本领,自编自导课本剧,演奏乐器,表演沙画、朗诵、舞蹈等节目,展示了学校通过课后服务实现“一班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成果,更彰显了学校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个学生的用心。
又如在城南小学揭牌的“百师园非遗进校园工作室”,同样是城南小学以文立校,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非遗传承教育的生动实践。苏东青说,非遗进校园不是一个口号,而应该是传承文化基因、守望精神家园、让中华文化后继有人的行动。学校将以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开设潮彩、潮绣、麦秆画、陶艺、剪纸、珠绣等“一级一非遗”特色走班课程,邀请非遗大师每周走进“双减”后的课后“430工程”,让学生在争做“小小非遗传承人”中树立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大放异彩。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邱基华代表:聚焦自主创新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企业一线科研工作者,在现场聆听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邱基华代表在返回工作岗位后,第一时间主持召开会议,向公司全体党员传达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分享参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激发党员职工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坚持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邱基华在会上鼓励大家,要聚焦核心业务,坚持走实业兴邦和科技创新的道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认真学习了邱基华党代表给我们传达的省党代会精神,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其中提到的科技创新内容,激励着我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科技创新一线工作,以实际行动发挥‘传帮带’作用,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切实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项目主任陆稳激动地说。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因瓷而兴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作为集团党委委员、集团公司副总裁,邱基华始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企业员工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近年来,国家和广东省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产业十分重视。广东在SOFC/SOEC技术和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优势。
“我们公司在SOFC技术上深耕18年,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自主创新,掌握了SOFC基础材料、单电池、电堆,再到系统的全链条研发、生产能力。”邱基华介绍,“十三五”期间,三环集团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SOFC电堆工程化开发”,实现了高质量的电堆工程化,2020年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了大功率SOFC热电联供系统,发电效率达65%以上,热电联供效率达85%以上。
邱基华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把公司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的重大需求相结合,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加大新材料、电子元器件、新能源产业等的创新力度,解决行业短板,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潮安区东凤镇华侨医院外科护士长陈燕辉代表:用心用情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备受鼓舞。回想起在疫情防控阶段,社会各界团结一心不畏艰险,共克时艰,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的场景,更感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应该主动担当作为,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全部力量!”近日,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华侨医院外科护士长陈燕辉代表在党支部会议上,向所在医院党员们传达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并分享了自身的心得体会。
时间回到2020年1月27日,当得知医院要选派护士到湖北前线参加救援工作时,从事护士工作20多年的陈燕辉毫不犹豫就报了名,2月14日便随队正式接管荆州石首市中医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疗护理工作,一直工作到当地解封,病例“清零”。
“我们不苦,那么多的病人需要我们呢,他们比我们更苦。”结合此前支援武汉的经历,陈燕辉对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有关卫生与健康的内容,特别是对卫生医疗系统提出的具体要求有很深感触。“我时刻保持着支援武汉抗疫的精神,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宗旨,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让每一位病人感到更多的温暖。”陈燕辉结合抗疫经历的分享,引起了医院同事们的强烈共鸣。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到积极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要着力让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下沉到群众家门口,让老百姓真正受益。”陈燕辉感慨道,她将发挥好科室带头人作用,一对一、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陈燕辉正是近年来潮州基层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环境逐渐优化、人民满意度逐渐上升的见证者。首先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其次是通过创卫行动,潮州就医环境、公共卫生、村容村貌等方面都有很明显的进步。
“聆听报告后,对于不断完善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我深有体会。我认为潮州应当持续推进创卫行动,让群众生活更加健康。”在陈燕辉看来,她更关注全民身体素质提升。同时,她认为需要为基层医院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多与省级医院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为病人创造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环境;出台更多激励措施,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湘桥区凤新街道云梯村党委副书记章秋娥代表:打通惠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现场听报告时,我感到非常振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小切口大变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我们看到初心为民的情怀。”近日,潮州市湘桥区凤新街道云梯村党委副书记章秋娥代表返回基层工作岗位后,参加了云梯村党员大会,向全村党员干部传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分享参会心得体会。
当天,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大家围坐在会议桌前,认真听章秋娥的分享。“报告里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中的第四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章秋娥说,这或许意味着,接下来会相继出台各种助力乡村振兴的惠民政策、指导意见,乡村建设已经进入风口期,蕴含无限机会和可能。
位于村子里的云梯山,曾一度处于荒废状态。为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给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章秋娥等一众村干部积极入户走访,动员村民自发建设公园。
“云梯公园占地面积15亩左右,改造工作自2020年1月开始动工,4个月内便完工。现在周边环境很优美。”章秋娥说,公园保持云梯山原状进行设计,设有入口广场、健身绿道、公厕、凉亭等项目,并新铺渗水砖,硬化路面,加装路灯等,提升公园整体环境和配套设施。
这仅仅是云梯村发生变化的一处缩影。近年来,云梯村围绕潮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个一”建设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村里的文化广场建设、村主路美化提升和党群服务中心改造等项目。
如今,云梯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村内“四小园”数量增多、公共健身器材配备完善,村民的乡村文化体育生活进一步丰富;三线落地、雨污分流、亮化等工程有效改善村人居环境。
“接下来,我将对标报告的目标任务和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云梯村实际,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章秋娥表示,自己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智治理”“善治理”“微治理”互动相融的基层治理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探索有云梯特色的“幸福党建”模式。同时,俯下身子倾听民意,走村串户体察民情,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打好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战为抓手,依托暖心惠民“党旗红”行动,将“邻里花园”和“便民停车场”有机融合等,巧解云梯村绿化景观、配套设施不足等难题,打通惠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