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6 10:04:19 来源:潮州信息网
工
夫
茶
赋
文/黄郁贤 图/吴协熙
粤人好客,假以客从,概迎茶轩,款以茗供。置盘具于案几,煮好水于泡冲。临窗风之拂拂,啜甘露之溶溶。汤见明澈,芽开馥芬而鲜秾;味闻幽远,心生舒爽而和雍。一壶清香,三千烦恼皆抛却;两杯茗荈,十万红尘看从容。
夫工夫茶,始于唐宋,发于粤闽,盛于潮汕。植茶林于岭南,列茶馆于市阛。潮人尤甚,称之茶米,与粮比肩。时可而无饭,断不可无茶。早午晚夜,茶象万千。渗入潮人之血脉,浸润潮州之山川。无论大门小户,不计高厦草廛,茶具如锅碗,必备之器也。一案一椅,水厄如烟。凭栏而坐,慢斟细品,翩翩然,徐徐然。大梦一觉醒来,进口茶水,漱喉腔,开眼帘,驱夜宿,静心田,启新日之美好焉。
中国自古好茶,潮州佚史有记。南宋之末,文天祥部以抗元,兵撤潮汕之地,老母与之六女,于途劳瘁而殁,哀愤之至,以茶作祭。设茶盘是为战阵;置茶壶而拜母位;摆六盏为殇六女。延缘于今,一壶六盏,茶具之由也。然冠工夫之字,时日无考,见诸史志,始于清代,俞蛟《潮嘉风月记》曰,工夫茶之烹法,自陆羽之茶经,器具而犹精致。
工夫者,时间精力也。茶如其名,费工耗时。烹煮伺水,有精雕细琢之奇;弄饮品茗,呈轻盈曼妙之姿。其过程之繁复,乃品茶之昌熙。盖碗、茶海、香杯、饮杯、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累工赘司,不胜操持。又六君子说,筒、漏、夹、匙、针、则,为辅助之为。沧桑岁月愈千载,烹茶工夫新一期。于今茶器,陶者,宜兴紫砂为贵;瓷者,胎薄色白为尊。工艺衍变,已臻化境。一曰白鹤沐浴,煮茶具以水漓漓;二曰观音坐莲,拈茶叶以入瓯池;三曰悬壶高冲,煮滚水以泛涟漪;四曰春风拂面,去茶沫以盖拂之;五曰关公巡城,依次第以壶注筛;六曰韩信点兵,起茶汁以逐滴垂;七曰鉴尝汤色,尝味香以沁心脾;八曰品啜甘霖,长斟酌而若含饴。艺之工巧,叹为观止。
噫兮,独佳茗之潮州,喜流华之工夫;选凤凰以茶料,择单枞而酷奴。茶出凤凰镇域,而以凤凰山名。形索而茸毛,芽碧以红边;汤澈而明黄;芬芳以自然。凝缩耐泡,微涩有甘;舌尖回味,清爽滑鲜。提壶注茶,若鸟鸣林杪听流泉;启盖嗅香,似风卷云开见玉蟾。一轮饮罢,胜意绵绵;二轮舒胃,叹之玄玄。茶家黄柏梓有言:愿充凤凰茶山客,不作杏花醉里仙。
潮州人之嗜茶,因品味而分雅俗,依身份而有俭奢。富贵之冠,自以高端茶楼,金碧辉煌,卓显豪华。门候靓女而迎宾,庭植兰竹以清嘉。客多而生意场上,宾常以富豪贵人。间有包厢,室典雅而如家;专设茶师,人娇美而若花。茶艺始见,干壶置茶;红炉煮汤,飞水冲芽。柔荑若翩跹之蝶;水雾若仙界之纱。看刮顶淋眉之妙,闻品香审气之韵,听摇壶低斟之嗟。又有琴师而入,随点琴筝琵琶,客人陶然而佳境,一掷千金而非夸。
雅者多为文人墨客,志识相投,效梁园之逸趣,追古人之风流。或私家庭院,或私人会所。取藏珍之茶具,相嘉草而互酬。题诗作对,写书绘画,琴棋歌舞,各显吟讴。凭栏烹茶,听高论而撰修。兴之妙处,一曲春江花月夜,余韵之悠悠,弄雅于极境。
俗则自有妙处。街衢闾邑,茶坊排档,十余吊扇,一大屋篷,大则好容数百客,小还可置三五桌。费用低廉,简易壶盅。然车河人流,旦夕无空。东邻西舍之市井,南来北往之过客,职员商贾,蓝领打工,阿妹靓哥,退休老翁。或赤膊而拖鞋;或西装而丝绒,尽显潮州工夫茶之兴隆。更有人行道侧,大榕树下,一案桌,几妈公,慢啜茶,海聊天,望街市之攘攘,听邻里之融融,早茶于始,午茶犹酣,楼明夜灯,窗映霓虹,茶兴于不倦,客叨于无穷。
今逢盛世,天下承平,市陌熙阜,民生富衍。茶市空前而繁荣,茶艺发展而鼎盛。喝工夫茶,领潮州之名片;游凤凰镇,做人间之茶仙。千年古城,茶业之都,日月更嬗,一新焕然。茶山而绿韩江岸,潮港以泊瑶草船。百尺可见茶店;十步好闻茶鲜。工夫茶之国粹,渐非潮州一地,已及九州十边。江南形胜,因茶而增秀;黄河北国,有茶而吐芳。乘改革之风,沾开放之光,过东亚,下南洋,走欧洲,逐西方。迪拜世博,摘茶品之皇冠;国家殿堂,列非物质文化之遗产也。
主办单位
中共潮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单位
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潮州市作家协会
潮州市摄影家协会
《韩江》编辑部
潮州市小小说学会
支持单位
后来文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