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0 08:54:49 来源:潮州信息网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疫情防控形势近几日,全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但个别边境口岸城市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核酸采样频次问题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将受检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管控区在48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成为一种常态。北京市将进入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一方面是考虑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在3天左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居民核酸检测频次,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措施给市民带来的负担,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15分钟核酸“采样圈”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大城市。是否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不能“一刀切”。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是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核酸检测机构资质问题
第三方检测机构如要开展核酸检测,应当符合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相关规定,具备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条件及PCR实验室条件,在相应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登记备案,检测人员经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核酸检测工作。混采阳性检出率与单采样本是没有明显差异的,结果准确可靠。但如果在实验室中再将10合1混采管进一步多管混检,如3管或5管混,相当于实行30混1或50混1,这种混样检测方式加大了样本稀释,尚未进行实验室和临床验证其与单采样本之间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存在阳性漏检的风险。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门做出部署。对核酸检测机构设立“红绿灯”制度,在依法准入时对符合条件的举办主体实行“绿灯”优先审批的同时,坚决落实“黄灯”整改、“红灯”退出机制。核酸采样拭子相关问题
采样拭子看起来像棉签,但其实它的材质是聚酯或者是尼龙纤维,有点类似牙刷。采样拭子属于医疗器械,有严格的生产环境要求和质量监管标准,产品合格的基本要求就是无毒无害。至于采样时恶心的感觉,主要是因为采样时的舒适度不同人之间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人的咽喉部位或鼻腔对异物比较敏感,所以采样后会觉得不舒服。采样拭子在口腔内探测时,可能刺激被采者产生较强烈的“呕”或“咳”的反应。这些不适在停止采样后很快就会缓解,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这些品牌口罩不符合标准
近日,针对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
30款口罩样品检测报告
其中
“HYNAUT 海氏海诺”
“XAXR”2款成人口罩
“朴星”儿童口罩
pH值不符合国家推荐性标准要求
且偏离较大
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引起
皮肤瘙痒、过敏等不良反应
3款口罩均为网络平台购买
以下是试验总评表
↓↓
印花染色口罩能放心使用吗?
测试结果显示,除3款纯白色样品外,其余27款染色样品均未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同时,不少消费者担心甲醛超标问题,本次比较试验的30款样品均未检出游离甲醛。
样品资料图。
儿童口罩标准更高整体表现如何?
儿童作为特殊人群,我国儿童口罩标准比成人口罩更严格。测试结果显示,在高标准的要求下,儿童口罩总体表现不够理想。
报告显示,10款样品中,有8款通气阻力、2款颗粒过滤效率、1款pH值、1款口罩带断裂强力不符合推荐性标准,综合评价五星的样品仅有2款,广大家长在选购时要更加谨慎。
如何正确选用口罩?
记住这六条提示
依据本次比较试验结果,广东省消委会发出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选用口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选择购买有效期内的口罩产品,一般口罩有效期为两年。
儿童不宜佩戴高防护性能口罩。口罩的防护性能越高,对舒适性的影响越大。儿童、老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宜长时间佩戴KN95, KN100等高防护性能的口罩,避免出现缺氧头晕等意外情况。
不建议高价购买“无菌”口罩。30款样品的价格与指标表现没有必然关联,医用口罩和非医用口罩在细菌过滤效率、颗粒过滤效率等过滤性能方面均表现良好。日常防护购买使用非灭菌型口罩即可。
熔喷无纺布材质民用口罩能满足日常防疫,但人员密集的场所建议选用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单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适当检查处置可提高使用体验。如使用过程中发现皮肤瘙痒或过敏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谨慎使用口罩“防闷神器”。有网络平台销售“口罩爆珠”“清凉贴”等“防闷神器”,影响防护效果,消费者应谨慎使用。
有毒甲醇冒充消毒酒精多个电商平台有售
消毒用品早已成为不可缺日常必备品
酒精(乙醇)类消毒液因比较安全
常常被用于家庭消毒
然而近日,一些问题消毒液
却出现在多个电商平台
据澎湃新闻报道,家住重庆市渝北区的两岁的小宁(化名)误食家人在网上购买的消毒剂,却在血液中检出了甲醇成分;随后,经对该消毒剂检测,发现其中甲醇含量竟高达97.2%。
然而,透过小宁甲醇中毒事件调查发现,一些在淘宝、拼多多、京东上销售的所谓酒精消毒液,竟然用有毒的甲醇冒充乙醇。
12件消毒产品10件检出高含量甲醇
媒体记者通过拼多多、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购买了“百佳”牌消毒液、“胜丽源”牌消毒液、“百信胜”牌消毒液、“鑫利洁”牌消毒液、“乐康”牌95%酒精消毒液等10款不同的消毒产品,共计10桶(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记者通过拼多多和淘宝的不同商家购买不同的消毒液,且其销售链接上明确标注为乙醇,收到的却是同一家企业同一天生产的工业清洗剂。
而记者通过淘宝一家店铺下单购买了“百佳”牌消毒液,发来的却是“胜丽源”牌消毒液,但该消毒液与“百佳”牌消毒液的外包装高度相似,两者除品牌、规格、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四处不一致外,其他信息完全一致。
送检的消毒产品。
为了查清这些消毒产品中的甲醇含量,媒体记者将上述10桶(瓶)消毒产品,连同厂家赠送一瓶75%医用酒精、小宁误食的消毒液取样后送往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12个被检测样品中仅“乐康”95%酒精消毒液、“鑫利洁”牌95%医用酒精等两件样品未检测出甲醇,剩余10个均检测出甲醇,其中甲醇含量高于90%的有5个,80%-89%的有2个,50%以下的有3个。甲醇含量最高的为“百佳”牌消毒剂(2021年10月2日生产),含量高达97.2%。
另有一款从京东购买的标称由南阳康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消安堂”牌医用消毒剂,检出甲醇含量也高达47.70%。
甲醇能否用于制作消毒剂?
《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用物质》显示,甲醇不在原料清单列表中;用于消毒人体、医疗器械、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剂的原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食品级、医用级、或化学纯及以上等级的质量要求,禁止使用工业级的原料。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药学部的张誉艺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甲醇非但起不到消毒作用,还对人体有强烈毒性,应避免直接接触,否则会在人体新陈代谢中氧化成比甲醇毒性更强的甲醛和甲酸(蚁酸)。饮用含有甲醇的酒可引致失明、肝病,甚至死亡。误饮4毫升以上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超过10毫升即可因对视神经的永久破坏而导致失明,30毫升已能导致死亡。
当记者想追查相关生产企业时,却发现这些产品的外包装标示的生产厂家及生产地全是虚构的,就连“消字号”许可证号也是盗用的。
有网店已下架问题消毒剂
6月6日,在京东平台的“水光微视大药房旗舰店”搜索,发现此前销售的“消安堂”牌医用消毒剂——由南阳康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已经下架。
拼多多网店“轻捷消毒用品馆”已下架了所有“百佳”牌消毒剂商品。
在拼多多购入的“百佳”牌消毒剂,其销售店铺“乾朝日化专营店”则下架了所有消毒产品。
淘宝平台销售“胜丽源”牌消毒剂的网店“酒精乙醇消毒剂”则更换了商品链接,现在卖的产品为新泰市华源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澳佳葆”牌医用消毒剂,并特别注明“不含甲醇、无毒”。
拼多多店铺“卞小妹清洁用品专营店”销售的未知名消毒剂,链接也变更为太仓沃德化工有限公司工业清洗剂。
其他店铺及所售产品则暂无变化。
广东一团伙用甲醇假冒消毒酒精多人获刑
与乙醇(酒精)相比,甲醇的价格更低。甲醇的价格常在2000-3000元/吨,以2022年3月10日的价格(3020元/吨)计算,每千克只要3.02元;而乙醇价格为7025元/吨,是甲醇价格的2.3倍。原料价差导致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2020年1月底,广东省清远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佛冈县市场监管局上报线索,对佛冈县一家文具店销售的一批无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标准等信息的“医药酒精(乙醇75%)”产品送检,检测出含量为甲醇45.8%、乙醇4.4%,系严重不合格产品。
清远市市场监管局立即通报公安、检察院、卫生健康局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一举查获该案相关生产窝点及存储仓库3个、销售网点2个、生产线2条,抓获犯罪嫌疑人严某勇等12人,现场查获假冒伪劣医用酒精近6000瓶、未装罐原料约4吨,以及大量包装标识材料等。
法院判决,严某勇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35万元;朱某文、范某玲等人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至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
《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第七条要求,消毒剂最小销售包装标签应标注以下内容:产品名称、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号、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等。
请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留意这些信息!可在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上查询是否取得相关卫生许可证购买正规的产品
来源:新闻联播、央视新闻、广东消委会、羊城晚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