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7 08:57:28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林天祥
踏上泰顺著名古道“温州大路”罗阳至仙居的一段,沿途可看到许多具有深厚内涵的文物。仙居清代文人张天树曾作一首瑰丽的长诗描绘古道景物,题为《仙陵古意》,诗云:“罗山日暖春花吐,迎春门接仙源路。三阳过处是石亭,杨柳湾深锁烟雾。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松林隐隐隔烟村,此中应有高人住……”。
“三阳过处是石亭”,端庄浑朴的石亭伫立在山间距今已有480多年,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过了石亭,沿着逶迤陡峻的石阶山道往下行,沿途风景美不胜收。
看看行到了离县城东7.5公里的仙稔乡仙居村水尾,“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句中的“飞虹”就是遐迩闻名的仙居桥了。此桥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因多次毁于水患,故弘治四年(1491)、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建,现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200余年间,从初建到修建,居然达4次之多。这与潮州广济桥历经数个朝代才修建成功的例子极其相似,让人感叹不已。此桥有屋18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0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是泰顺现存廊桥中历史最长、跨径最大的虹桥式的木拱桥。该桥凌空高架,结构精巧,极具美感;2006年作为泰顺廊桥的15座单体之一,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古以来,桥梁是文学作品的好题材,如庾信的“跨虹连绝岸,浮鼋续断航”,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还有南朝诗人的“秦王金作柱,汉帝玉为栏”,“写晓便欲饮,图星逼似真”,都是描写桥梁的佳句。张天树毕竟是仙居籍文人,他的名气虽比不上上述诗人,但在状摹当地仙居桥的诗歌上,还是观察细微,描写精到。且看他写仙居桥的《长桥夕虹》:“凌虚千尺驾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返照入川波泛泛,暮云拥树路迢迢。晴光飘缈岸空阔,石色参差影动摇。断霭残阳横两岸,苍茫落日见渔樵。” 你看他的笔下:“凌虚千尺”,“势控长虹”,针对“飞桥”的情状甚为准确;加之暮云、晴光,石色、残阳中的渔樵生涯,更富于诗意。难怪拍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时,导演安排剧中人阿雨去意大利的时候,周万顺一家人送阿雨上车的拍摄地,就选在这条仙居桥,这种“横遮野水石,前带荒村道”的环境,多么地符合送家人背井离乡到异国他邦谋生时的情景啊。试想想,“阿雨”们临离乡时,在廊桥的神龛旁,或者正对桥头路冲,祭祀菩萨、义薄云天的关帝爷,或者财神赵公明,以祈给出门人带来好运。不是跟潮州人出洋前拜“大老爷王侃”的情形依稀相似么?
据介绍,2002年3月,仙居桥维修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四个多月的修复,工程顺利完工,为了增强防洪的功能,修复后的仙居桥居然还抬高了1.5米。这么一来,仙居桥自然显得更加气势恢宏,风格古朴,重现往昔神韵。“仙居桥下水泠泠,落水无边秋正清”,它正等着你的光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