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技艺

南方日报点赞潮州:善润潮乡?慈善公益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0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捐资建设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下乡为乡村儿童“送知识”、资助农村贫困学子圆梦大学、助力农民拓宽农产品销路……当前,公益慈善这只“温柔之手”已经延伸到潮州大地的各个角落,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推手。

公益慈善这只“温柔之手”已延伸到潮州大地各个角落。

据统计,2020年至今,潮州慈善总会共筹款超1686万元用于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潮州全市的慈善资源和爱心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汇入助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为进一步提升乡村风貌、促进农业增收、助力农民致富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潮州在积极推动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重视强化基层社工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推动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让“慈善+社工+志愿”发挥叠加效力,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温柔之手”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在潮州,扎根乡村的公益慈善组织不在少数。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湖美村乡贤理事会便是其中一个典型。

2018年,湖美村党支部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2019年底,该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从“后进村”到“后劲村”,正因它走对了一条治理新路子:党建引领+乡贤理事会。面对村集体经济极其薄弱的现实和乡村规划建设的需求,驻村工作队在广泛听取意见后,适时成立村文化广场筹建理事会,确立了“以大促小,以内促外”的工作思路。

“我们决定建设村址、卫生站、文化广场……真诚期待着您的倾情奉献。”2018年9月,理事会分别向全体村民、村内外企业家发出《倡议书》《给企业家的一封信》,在全村引起反响。在企业家的带头下,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纷纷解囊,湖美村338户村民几乎都参与捐款,就连已出嫁的女儿们也为“娘家”踊跃捐款。令理事会秘书长张树鹏惊喜的是,捐款活动原定于9月22日截止,但一笔笔善款仍在之后持续汇来,最终募集资金达830多万元。

随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落成,理事会也完成了使命,但他们却没有由此解散,而是转型为乡贤理事会,并将筹款形式由临时筹款转为缴交会费,以此保障长效运作。张树鹏说,他们计划将这些资金用于文化广场后续的维护修缮,以及村里的助困助学等慈善活动。如今,更多80、90后年轻企业家主动加入乡贤理事会,为乡村建设助力。

在潮安区赤凤镇松水村,公益慈善这只“温柔之手”也在助力乡村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去年5月1日,松水村松水文化广场正式落成揭牌。该广场由松水乡贤林荣生捐资300多万元建成,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括涵桥梁、办公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环溪小公园、公共厕所及相关配套设施。“以后村里多了一个娱乐健身的地方,大家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七旬村民江友文欣喜地说。

松水村松水文化广场在乡贤的捐资助力下建成。

乡贤群体,正是近年来推动松水村振兴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来,松水村搭建平台鼓励乡贤以资源返乡、影响力返乡等形式投身家乡建设,不仅成立了乡贤咨询委员会,邀请林荣生担任会长,还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下,建立乡贤参议制度、乡贤参事会年会制度等。此外,通过设立松水文化基金、成立深圳松水青创会等,多途径、多渠道联络外出乡贤,凝聚乡贤力量建设美丽乡村。2016年村文化中心建成、2017年坝头桃花小公园修建、2018年成立文化基金会、2019年村饮水工程进行改造、2020年启动松水文化广场建设……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松水村的整体环境也得到质的提升。

“温柔之手”的千钧之力,在枫溪区田头何村整村改造提升过程中也得以体现。“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乡村!”去年,一场助力乡村振兴的捐款仪式在田头何村举办,现场募集企业和个人捐款金额多达721万元。这些资金,已经陆续用于村道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多条村道拓宽后实现硬底化、党建文化公园等休闲健身场地逐渐落成……一份份善心正转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乡村美景。

助教强智为乡村创造美好未来

一位困难学生、一位热心人士、一个志愿者小组,组合起来便是“爱心1+1+1”模式。这是由饶平县钱东镇小东社区居民林楚彬发起的“牵手助学”公益行动,目前累计受益家庭70多个,有20位学生每月接受200元到300元的资助。

林楚彬的女儿患有重度肢残,在长期治疗康复的过程中接受过公益团队的帮助。于是,林楚彬化感动为行动,自2015年起便参与扶贫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困难家庭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亟待帮助,便发动好友组建了“钱东爱心互助群”。

2016年至今,林楚彬积极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和慈善团队,为重病弱势群体家庭和困难学生等筹集善款约100万元,已有150多户家庭受到资助。2020年8月,具有法人资格的志愿者组织饶平县钱东镇爱心义工协会成立,目前有注册志愿者600多名,扎根农村常态化开展助学关爱、助农义卖、公益讲座、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

为更精准地帮助困难学子圆梦,志愿团队通过入户走访、登记建档等方式,完善困难群众的资料,确定帮扶对象,再发动热心人士以结对的形式帮助这类家庭,逐渐形成了一位困难学生、一位热心人士、一个志愿者小组的“爱心1+1+1”模式。

林楚彬看来,在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还要注重知识帮扶,让助学扶智真正落到实处。他发起“牵手春芽·护翼启航”助学项目,组织返乡大学生对乡村儿童及困难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创建饶平县首个志愿者驿站——钱东青年志愿者驿站,设立钱东爱心书屋为孩子们免费提供书籍资源。今年,林楚彬获评为2021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

振兴乡村必先振兴乡村教育。林楚彬仅是乡村助学志愿力量中的一个缩影。当下,众多爱心组织汇聚起了捐资助学的强大能量,涌动在凤城各处。

困难家庭获得爱心企业捐赠的助学礼包。

越来越多的助学资金帮助乡村学子圆了大学梦。潮安区微笑爱心助学促进会每年都会无偿资助一批潮汕地区的贫困大学生。该组织是由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热心人士自发组成,自2013年至今,累计资助金额达781.4万元。每年暑假期间,该组织还会开展助学金发放活动,向困难大学生颁发爱心助学款,帮助困难学子圆大学梦。在该组织的资助下,共有1143名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

越来越多的爱心教学物资送达乡村小学。今年4月,潮安区龙湖镇市尾小学和后郭小学收到了价值58万余元的教学设备和学习用品,包括多媒体一体机、多功能复印一体机、电脑、课桌椅、书包、文具等。在中山火炬开发区组团驻潮安区龙湖镇帮扶工作队牵线搭桥下,爱心企业中山市宇宏混凝土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广东狮子会香山服务队顺利开展了此次捐赠活动,众多爱心企业、人士出钱出力,并将爱心物资一一分发到学生手中。

社工下沉助农扶农促增收

年过七旬的余绍荣是江东镇圆山村的低保户,儿子半身偏瘫,家中仅靠他一人务农维持生计。去年初,潮安区江东镇社会工作服务站了解情况后,给其儿子送来了家庭康复治疗仪辅助治疗,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帮助他销售玉米、番薯等农作物。“我们通过线上推广,在一个月内帮他卖出了1300斤的番薯和400多斤玉米。”江东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吴锐贤说。

今年,该社工站又创新举措,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通过超市“以销代扶”模式推广农产品,鼓励服务对象与渠道商建立联系,促进其自我发展。1月份,社工帮助余绍荣确定了合作的超市,并实施“以销代扶”的定点销售模式。超市通过样品展示、宣传海报介绍等吸引了市民群众前来购买,在当月便帮助余绍荣售出650斤番薯,收入增长18.9%。在渠道商维护方面,社工也鼓励服务对象自行与合作商建立联系,通过电话沟通采购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鼓励其自主发展,与合作单位建立信任关系。“很感激社工们的帮忙,我的生活有了改善。他们是我的好朋友、贴心人。”余绍荣说。

助农扶农的同时,社工站还关注更多困难群体。今年4月,潮安区江东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党支部联合江东镇各村“两委”干部上门入户,帮助20多名残疾人对象完成残疾人“两项补贴”年度资格认定工作。

在开展走访调研时,社工了解到江东镇井美村中低保对象刘某一家三口有两个家庭成员残疾,还发现其居家环境较差、雨天家里容易漏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社工站与村委会交流后,便决定帮助刘某一家进行居家环境改造,消除居家安全隐患。修补房屋、清除杂物、清洁卫生、粉刷墙面……在社工们的协助下,刘某的房屋更加整洁,居住也更加安全舒适。

磷溪镇社工服务站揭牌。

据了解,目前潮州市已建成47个“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共有358名社工。“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通过发挥社会工作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满足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需求,真正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落在基层、沉到一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慈善组织方面,目前潮州市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有集德福利会、广东明发爱心基金会、潮州三环慈善会、弘德寻失志愿联合会等慈善组织25个。2021年,潮州慈善总会积极筹集善款,累计接收社会捐赠2783.79万元,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捐赠支出共3399.08万元。

志愿服务方面,潮州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近3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超1800个。去年,潮州全市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50万小时。

关于潮州技艺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