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8 19:40:05 来源:潮州信息网
改造提升城中村风貌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如何做好改造提升工作,是对干部作风转变的考验,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硬仗。近年来,凤新街道高厝塘村立足老区实际,聚焦村民急难愁盼,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带领村民致富奔康。
潮州新闻_片段7
7月8日新闻视频
高厝塘村位于市区北面6公里处的韩江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原先交通闭塞,进出村庄的主要道路崎岖狭窄,通行多有不便。
高厝塘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许振歆:考虑到我村的实际情况,村两委决定修建江边路。当时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甚至还出现了负债的情况,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村里的党员带头,自己动手修路,再苦再难,我们都坚持下来。路修好了,不仅是村民进出方便,还为我村发展旅游、活化经济开出一条康庄大道。
近年来,高厝塘村扎实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聚焦村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筹集资金加强建设。铺筑村道、巷道水泥路面近3000米,实现全村道路硬底化,在村内近2公里的主干道安装路灯。实施水改工程,建设过滤池、蓄水池,更换村内供水管道等设施,让村民喝上洁净的饮用水。扩建排涝泵站,整修环山沟和排水渠,减轻雨季内涝对村造成的影响。
高厝塘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许振歆:城中村历史遗留问题多、牵涉面广。但是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一鼓作气、勇往直前,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在坚定信心的同时,要找准方法、精准发力,要讲究多方面配合、多措并举。万事开头难,先着力补齐短板,才能逐步提升乡村风貌。
高厝塘村村民 许若芝:各方各面都做得非常周到,我们这些村民看着很高兴,把我们整个村建设到别人来了都在夸赞,说把村建设得很美丽。
依托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生态环境优势,高厝塘村着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引导村民规划种植杨梅、橄榄、龙眼、荔枝等水果,盘活存量耕地,发展山区种养业。目前,全村拥有山林面积3800多亩,获评“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称号。
2022年1月,高厝塘村湿地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栈道蜿蜒,亭台雅致,再加上夜间的“灯光秀”,市民游客纷至沓来。这一新晋网红打卡点,也带动了村里农家乐、休闲茶座、民宿的发展。
高厝塘村村民 许少红:一开始我就在家里做一点小手工,自从打造这个湿地公园,就做一点小生意。我们村里人流量增加,生意也好做了,收入也有所增加。
高厝塘村党支部委员 吴婷婷:尊重实际、科学规划,才能变劣势为优势。我们村的湿地公园本是低洼地,我们决定建设湿地公园。第一是为了净化村庄污水,使污水不直接排入韩江,影响水质量,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第二公园建成后将美化村庄的环境。第三公园内种上荷花,可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既要拆除危房、违章建筑,更要注重保护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高厝塘村湿地公园旁,一处红色革命遗址历经风雨沧桑,向世人讲述着往昔峥嵘岁月。2021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高厝塘村修复、布展了中共潮揭丰边县委“山后”武工队红色革命遗址。在不改变建筑格局的前提下,特意保留了部分具有时代感的墙体,收集、完善相关红色文化资料,以图文、视频播放等形式一一呈现。
高厝塘村党支部委员 吴婷婷:拆护并重,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以此增强村民的精神力量,凝聚村民共同的情感记忆,营造爱国、爱乡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通过保护这些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以“文化”带动“旅游”,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村的经济发展。
当前,潮州打好城中村改造提升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市正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加快推动城中村整治“十个一”工程,用足绣花功夫,做好“特精融”文章,为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清障开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奋力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
来源: 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