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3 10:55:16 来源:潮州信息网
“非党布尔什维克”李春涛
陈玉
李春涛,广东潮州人,出生于潮州城刘察巷15号,自幼受其父李秀升进步思想的影响,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者,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
他出身于商贾之家,幼年、少年就读于城南小学、金山中学,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成绩尤为优秀。1917年9月,李春涛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求学期间,他时刻心系祖国的命运,心系家乡人民。当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时,李春涛参加了在日留学生召开的国耻纪念大会,与彭湃一起参加了“建设者同盟”。1920年10月,李春涛与彭湃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发起组织进步团体——赤心社,并出版《赤心》,以示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决心。他认真攻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潜心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经验,探讨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作为中国人,李春涛从未忘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完成学业后毅然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开启了他以笔为戎,以舌为刀的革命道路。
1921年9月至1922年2月,李春涛先后担任潮州金山中学教务长、代校长,创办、主编《金中月刊·进化》,公开定期向学生讲解社会主义学说。他大力宣传进步思想,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斗争结合起来,支持社会青年的进步活动。在李春涛的影响下,金山中学不少学生接受了进步思想,逐渐走上革命道路,“左联”首届七常委之一的洪灵菲、“左联”最后一任党团书记戴平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22年3月至1922年7月,李春涛受彭湃之邀任海丰第一高等小学教员。他不但积极捍卫海丰的农民运动,全力支持彭湃从事农运的革命事业,而且经常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书刊,讲述各种革命故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
1922年“五一”劳动节到来了,李春涛协助彭湃和杨嗣震,积极筹备在海丰举行劳动节纪念游行活动。因5月1日至3日有雨,纪念游行延至4日举行。那天,彭湃高擎红旗作前导,各校列队依序随行,沿路散发传单。第一高小散发的传单指出:“学生虽然现在机会好,得以到学校读书。可是一毕了业,跑进社会里头,依然要和别人一样感受着生活困难。所以今日的学生,就是他日劳动者的后备队,无产者的后补员。”短短的几句话,把当时青少年学子的生活,与无产者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显示出李春涛、彭湃和杨嗣震等在海丰实践教育革命的深度。游行之后,李春涛在公共运动场露天演说,号召学生,“为谋取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这次纪念游行,吓坏了海丰的土豪劣绅,陈炯明撤去了彭湃的教育局局长职务,革新教育的实践受到了挫折,但李春涛和彭湃等宣传新思想并未停止,他们共创的《赤心周刊》,以鲜明的政治态度,与陈炯明的《陆安日刊》论战。李春涛后来离开海丰前往北京,任教于中国大学、平民大学、高等女师,在《孤军》《晨光》《学艺》等刊物上发表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3年8月,李春涛回潮州探亲,正逢海丰农运受到镇压, 20多人被捕,海丰县农会被通告解散,他先后起草发表了《海丰全县农民泣告同胞书》《海丰农民运动及其指导者彭湃》和《田地究竟是谁的呢?》,并立即印发各界扩大宣传,揭露和控诉地主豪绅和县反动当局趁海丰汛灾水祸之机剥削农民,摧残农会的罪行,并介绍彭湃事迹,捍卫海丰农运革命事业,驳斥反动报刊的诬蔑和攻击。
1925年底起,李春涛以国民党左派身份,参加由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的编辑工作,并在该报发表了《杀尽知识阶级的是谁》《东征纪略》等重要文章。周恩来担任粤东各属行政公署专员后,推荐李春涛担任《岭东民国日报》社社长。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李春涛紧紧把握住报纸的革命方向,自己动手撰写重要的评论和文章,大力宣传革命思想,积极推动潮梅地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当揭阳的反动分子绑架了潮汕工人运动领袖杨石魂时,李春涛在《岭东民国日报》揭露国民党右派的这一罪行,有力地配合了我党营救杨石魂的斗争。在此期间,他曾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党组织认真讨论后认为,在当时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他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开展工作,对革命事业更为有利。他欣然接受党的决定,一心干好革命工作,深受同志们爱戴,被称为“非党布尔什维克”。
1927年初,革命阵营内左、右派斗争激烈。“不怕死的《岭东民国日报》主笔李春涛”,成为右派猛烈攻击的对象。他们首先要夺取的就是办报权,国民党免去李春涛《岭东民国日报》社社长的职务,另派右派三人接管该报。2月25日李春涛登报卸职。1927年3月,共产党再创办《岭东日日新闻》。李春涛任社长,继续发表文章。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4月14日晚李春涛被捕。4月27日,李春涛、廖伯鸿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行装进麻袋,用刺刀活活刺死并抛入汕头石炮台外海,李春涛时年30岁。
李春涛通过一篇篇文章,一次次演说,揭开了封建社会压迫和吞噬农民的血淋淋的现实,宣扬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一次次唤醒了人们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虽然他没有在战场上厮杀,但是他举起如刃之笔,用最有力量的文字,吹响战斗的号角。他是战士,是革命者,是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