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解读经典演绎新意——新编琼剧《西厢记》观感

发布时间:2022-07-15 09:27:43 来源:潮州信息网

□ 许镇焕 禤杨洋

王实甫的元曲《西厢记》,主张“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而历来备受追捧,问世700多年来,搬演难以数计。及至当下,但凡剧种,不论大小,无分南北,悉皆搬演。2021年底的琼剧,唱响崔莺莺与张君瑞的爱情故事,加入《西厢记》的演出行列,该剧编剧陈艺天、周柯,导演王东昌,海南琼剧院一团演出。

毋庸置疑,几百年来盛演不衰的《西厢记》早成经典,时下演出的各大剧种,如昆曲、京剧、越剧等,不乏精品佳作。琼剧要演绎,断不能走别人的路,而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气概。琼剧院到底有没有这底蕴和底气?回答是肯定的。

陈艺天,一级编剧,海南省琼剧院剧作家,是剧目的第一主创人。2009年,陈艺天以特殊人才被引进,由闽入琼成了海南省琼剧院的编剧。中年才移栽海南的陈艺天,没有“中岁方作异乡客”的感叹,而有“日久他乡是故乡”的执信。十多年来,陈艺天为他安居的乐土脚踏实地默默耕耘,为他心爱的琼剧倾心倾情献爱,作品不断,佳作甚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陈艺天始终有着清醒的头脑,敏锐的视觉,宏大的格局,正因此,琼剧《西厢记》的剧本才得以应运而生,才具有走自己的路的可能。

主导经典解读的综合因素

陈艺天希望把琼剧带入高雅的艺术殿堂,成为闪烁在大中华戏曲之林的南海明珠。另一方面,陈艺天更清楚琼剧的生长之土,生存之根,依赖之所,发展之道。换句话说,琼剧根植于海南岛上,一旦离开海南话的语境,便难以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相反,在海南这一片热土之上,她却能生生不息花繁叶茂。正是高雅殿堂我想要,生存之地不能丢,琼剧鱼和熊掌兼得的状态,是作为剧种创作者每一创作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西厢记》,登高雅艺术殿堂自不待说,同时她强大的生命力和普世的认知共识则诉说在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为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所津津乐道。

洋洋洒洒的原著,统计起来七万余字,满打满算的现代琼剧,演出时间二小时至二小时半不等。受时间限制,字数要求极限于一万五千字左右,于是要将全本削足适履。

纵观煌煌《西厢记》,细品张君瑞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普救寺中张崔佛前邂逅,缘订三生,是戏之眼。孙飞虎围寺夺爱,张君瑞挺身而出,借好友杜确以英雄救美,满心欢喜即将成就婚姻,这是张崔婚姻的拐点,使本来不可能实现的婚事突遇转机,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崔老夫人事后赖婚,让女儿与张君瑞改夫妻而为兄妹,生生隔断儿女情,是促成有情人西厢幽会的重要节点,是戏的转折点。西厢幽会,是张崔冲破枷锁,自由结合的象征,是《西厢记》之所以成为《西厢记》不可或缺的看点。

不得不说,《西厢记》所提供的故事是曲折动人的,一环扣着一环,而且悬念百出。如何选取情节点,是陈艺天考虑的问题。要借故事与人物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又是另外的问题。当然,陈艺天想要表达的主题不可能天马行空任所欲为,而需要在脚手戴着镣铐下跳舞。

先说观众审美。琼剧的观众在长期的艺术熏陶中达成了共识,不管什么戏,没有大团圆是没有结局的。除此共性之外,琼剧观众还别有特性,刀枪剑戟可以,舞台见死不能。观众的审美需要,限制着解读者解读的同时,也为开启解读者的创作思路。一旦以此为原则,那么,原作中郑恒最后撞死的这一情节则首当其冲地必须删去。

再说剧团的阵容。琼剧院一团的阵容自不必说,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各行当的演员都足以代表琼剧的。然而,启用新生代演员,打造青春琼剧也是当务之急,当然,这给解读者解读剧本会产生压力的。人才培养固然重要,可年青演员能否胜任角色也是解读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综合考虑观众审美因素和剧团阵容等许多外在因素,又要结合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的“雅俗共赏”演出思路,陈艺天才对全本《西厢记》进行挑选和增删,做全新的解读。大致沿袭原作的主要情节,重点强化张崔的爱情故事,去除不必要的人物如郑恒和欢郎等,弱化一些过渡但必需的情节,或者改变情节原设情景以适应现代舞台演出。

从发现人所未发现的细节进行经典解读

在敲定情节的基础上,对人物作必要的新的解读,比如,在原作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抢崔莺莺做压寨夫人,崔老夫人无奈之下放下诺言,“谁能退兵,将女妻之”,这才引来张君瑞挺身而出。原作如此安排,几百年来人皆沿袭,鲜见改动,如从经典上说,遵从是硬道理。然而,新编琼剧在这一点上却让人眼前一亮,发话依然是崔老夫人,但她的发话,是承接着女儿的话而后才发的。

当普救寺一众特别是崔家陷入绝境之中,张君瑞挺身而出。崔莺莺听见其声,极其自然地脱口而出道出“谁退贼兵保众人,孩儿就嫁给谁”。乍听时,难以接受,难以接受的原因不难理解,超出原剧本的预期。但细品时,越觉有味。试想,张崔邂逅之后,出于礼教和环境,并没有直接的交流,彼此心悦对方的心声也无处表达。这个时候,崔莺莺管不了文弱的张生是否真有解兵围的能力,她能接受的是张生给予她一条救命稻草,让她绝处逢生重见春光,感激之心难以言表。情急之下,遂脱口而出。这句话是崔莺莺是神来之笔,也是解读者解读崔莺莺之后的重大发现。试想,崔莺莺的这一句话,是对张生的爱的最简约表达,也是她冲破封建枷锁的途径,争取婚姻自由的关键一步,真有四两顶千斤的力量。

单此一句话,崔莺莺的果敢精神便跃然纸上,一个敢想敢作敢为的女性形象屹立于舞台中央。这是解读者在对原作进行精心解读后的新的发现,让人物更接地气,更惹可爱,诚然,观众也无不报以赞叹。

再者,剧中红娘恰如其分的现代语言表达,也是琼剧《西厢记》的一大亮色。

张君瑞向她自我介绍后,说他尚未婚娶,红娘回了:我既不是媒婆,又不开婚姻介绍所。

崔莺莺点了香案,许了一、二两个心愿之后,到了第三炷香的愿望时却欲语不语,崔莺莺的欲言又止让红娘看出。只听得红娘道了一声:每到这三炷香,小姐就“卡碟”,总没下文了。

张君瑞月下吟诗,红娘要崔莺莺与之“pk” 。

张君瑞被赖婚,向她求计。红娘深知小姐与张生的情意,只听她旁白: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呢,有温度、有热度、有纯度……

……

适当的现代语言,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身临其境看到宛若活在当下的伶牙俐齿的小姑娘活跃在古老的琼剧舞台之上,让人倍感可爱、可人,而且她调节气氛,温润剧情,完美自己,也成全别人,是解读者的发现,是演出难得的亮点。

不管是某个小情节点,还是赋予诸如红娘一般的恰如其分的现代语言,都是解读的冰山一角。聚沙成塔,由无数个细节构成戏的全部,无数个扣人心弦的情节连缀成一出好戏。

既登大雅之堂,又适合下里巴人的新编琼剧《西厢记》,观之如饮琼浆玉液,喜爱之余,愿其香更远。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