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8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为丰富《潮州市文物志·金石卷》内容,编纂组专家、专业拓印技术人员,以及参加上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一线工作者,分别赴饶平县、潮安区和湘桥区开展工作。此次工作的重心,是对新发现的石刻和在释读过程中难以辨认、文字内容存疑的石刻进行资料收集、完善。在西湖山景区,一块掩埋在山脚下的碑刻的发现,让苦苦找寻的工作人员兴奋不已。
饶宗颐学术馆原馆长、《潮州市文物志》编纂组成员 陈伟明:在原《文物志》中发现收录有《湖山净慧禅寺记》碑记,要找这块碑记是反反复复找了好多次,一直找不到,有一半是被土掩埋了,上面也长满了青苔。为何这块碑刻一定要找出来呢,因为这一块也是我们西湖摩崖石刻唯一一块元代碑刻,价值和意义比较大,可以填补元代资料的空白。
据了解,凡属潮州市辖区内现存之摩崖石刻、碑碣、匾额、铭文、楹联、坊文等文字实物,均在此次收录范围之内。其中,摩崖石刻体量大,分布松散,一些石刻还位于半山腰,危险系数大。架竹梯、搭钢架,拓印工作犹如在“飞檐走壁”,困难重重。
《潮州市文物志》编纂组成员 王奋:金石文物的拓印工作有时还要顶着烈日,有些石刻是在悬崖峭壁,有些是藏在深山老林里,钻进去要经受住蚊虫的叮咬,而且拓印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耐心细心才能将石刻完整拓印出来,才能为后期的释读工作提供好的基础。
粤东考古中心工作人员 黄钊蓉:野外的石刻会比较粗糙,同时也长青苔,对于拓片就会受到影响。我们拿到拓片时上面的字体会比较不清晰,我们后期会进行调整,让字体更容易辨认,也方便专家老师进行释读。
对金石拓片的释读,是补充修正历史人文信息的关键。释读过程费时费力,既需要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耐心和细心,来不得一丝急躁。吴榕青是负责拓片释读工作的专家成员之一,他说从此次收集来的拓片来看,无论从新发现的碑记数量还是记载的碑文内容都不乏惊喜。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潮州市文物志》编纂组成员 吴榕青:通过重新的调查,发现了不少新的碑刻,这是可喜的现象。在这过程中发现的一个碑记《金山庵置福田碑》里面出现的明朝末年的一个进士,叫做洪梦栋,他到清朝顺治年间还活着,还出来募捐。这个在以前的地方志是记载不清楚的,金石的发现可以对文献进行补充和纠正,大家都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来释读这些文字,目的就是能够给我们留之永久的文献。
据介绍,此次新发现的元代《湖山净慧禅寺记》、南宋潮州通判廖德明诗刻、安定门匾额、明代守府粱爷重修大路等石刻,为研究潮州各个历史时代的语言文字、书法艺术、文学风貌、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和考证、补充地方史提供实证,让文物志内容更加完善。
此外,《潮州市文物志·古迹卷》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参与的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作为编写素材,目前共搜集整理了1311处文物点的相关资料,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窟寺及石刻五大部分进行编版。
粤东考古中心工作人员 王丽萍:古迹卷与金石卷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金石卷对古迹卷的编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古迹卷中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涉及的内容,是对金石卷中所包含的景区景点内容进行补充。上下两卷形成不可移动文物的完整体系,体现潮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内涵。
潮州文史专家、《潮州市文物志》执行主编 曾楚楠:重新编写《潮州市文物志》是功德无量的事,起码能给后人提供一个碑刻的坐标、古迹的坐标,有心阅读的人将获益匪浅,所以是功在当代、泽及后人。这样的编写工作,大家就凭着一股无私奉献的热情,不计报酬,都投入到活动中来。
目前,《潮州市文物志》金石卷和古迹卷正加紧补充内容及初步编版,预计在今年10月完成书本清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