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4 08:54:33 来源:潮州信息网
□ 庄志平
在韩文公祠众多古代碑刻中,清代康熙年间潮州知府林杭学题书的《重建昌黎伯韩公祠诗》碑刻尤为显眼。该碑立于祠内南壁,高200厘米,宽98厘米,行书竖刻,字体苍劲有力、灵活舒展。
《重建昌黎伯韩公祠诗》曰:“遗庙千秋白露中,翚飞鸟革己重崇。蛮方徙鳄犹余事,玉几披鳞独抗忠。石峙三峰吾道峻,潮来万顷大文同。平生仰斗钦如在,此日绥黎愧我公。”落款为“时康熙癸亥仲秋月谷旦知潮州府事江东后学林杭学题并书”。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采用以景衬情的手法,诗文尽显谦谦之语,有感而发。碑刻系知府林杭学主导重修韩祠两年后所立。译文:千年古祠矗立在茫茫白露中,祠内建筑已重新雕梁画栋。(韩公)南蛮之地驱鳄犹如平常之事,朝堂上逆旨独谏彰显无畏精神。儒家道统如韩山三峰并峙般屹立,文治大同如潮水般覆盖万顷大地。我向来像仰望星斗一样钦佩韩公,日常勤民工作相较还自愧不如。
清初潮州,社会动荡不安,反清斗争此起彼伏。据《潮州市志》记载,顺治三年(1646),潮州名义上虽开始受清朝统治,但直至康熙一十六年清廷才实现对潮州的完全统治,期间的祸害、起义、反清斗争八次,主要包括姜世英攻潮、黄海如叛乱、刘公显起义、李成栋反清、郑成功攻潮、郝尚久反清、刘进忠叛清和“三藩之乱”等,最终以刘进忠投降为标志,整整耗费顺康两朝34年的时间。1677年为林杭学就任知府的第一年,下车伊始,就把修复韩祠等文化建设当作自己的责任,但苦于当时战事仍未平息,军队往来,粮草征调,无法顾及。三年后,战事结束,社会趋向稳定,生产逐渐恢复,至此,林知府获得乡绅耆民支持,着手修建韩祠,依次修缮堂宇门庑、文昌阁、曲水流觞等处,并进行换柱绘彩。修复完的韩祠美轮美奂,巍然屹立,林知府触景生情,遂写下以上感人肺腑的律诗,并刻于贞珉。
据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载:“林杭学,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由生员保举,康熙十六年丁巳随征入潮,授潮州知府(从四品)。时初恢复郡城,大师屯集,杭学竭办军需,民无所扰。迨平定后,弭盗贼,建学宫,修广济桥,创葺各处祠宇;立义学,延师课士,修府志。任十余年,百废俱举。卒于官,远近吊者弥月不绝。”此段记载文字虽然不长,但在惜字如金的地方志乘也算是“长篇累牍”了,这既是对林知府勤政爱民的最好褒奖,也是对其高尚人格的推崇备至。其中谈到林知府在清初潮州社会大局初步安定之后,消灭盗贼以维护社会治安,建设地方学宫以兴师重教,纂修《潮州府志》以赓续历史文脉,任官十多年,鞠躬尽瘁,一身正气,卒于任上,远近官民感恩戴德,祭奠凭吊者满月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