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与石结缘

发布时间:2022-08-07 09:10:07 来源:潮州信息网

松风煮茗 竹雨谈诗(青田石) 卢伟铭 作

□ 刘雪源

长久以来,石之于我,都是种情不自禁的着迷。

“大象无形,元气为母,杳兮冥兮,陶冶众有。”这是晋人孙赞对石的注解。石头由混沌自然的元气所成,是对自然对造化的最本质言说。

石的生成让我着迷。

《汉书》里记载“石不能言,神还凭焉”。石是不能说话的,神灵偏要凭借它来代言,沉默的石头是与万物与自然融而为一的境界。

石的玄秘让我着迷。

岁月浩劫,沧海桑田,石,是如何在沸腾的地幔内部化学融化与物理结晶,聚天地之精华,纳山海之灵气,而成为一种千姿百态,鬼斧神工的存在?人类用它取火、盖房、做磨盘、锻武器、做饰品,依赖它惜重它。它的质地坚硬如意志,它的拙朴厚重如智慧,它的温润含蓄象美德,是的,伴着人类从石器时代走过来的它,怎么可能仅仅只是一块石头?它当然会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坚贞、沉稳、淳朴、淡泊、恒久,所有一切的美好品格,它都可以坦然担当。人类文明的起源,自它开始,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由它构架,女娲炼石补天,盘古骨骼化石造乾坤、精卫衔石填海、夏禹凿石治洪……四大名著里,它,更是不可或缺的楔子与载体……

想来大千世界,能妙破天机的呈象一定不少,但会有哪一种,能比石更具形式之纷繁,内涵之丰富?象形石形状有似人物有似动物,惟妙惟肖,鲜活生动;文字石所呈现出来的语言符号,含括了书法艺术的行、草、隶、楷、篆所有字体,提按顿挫间恰似行云流水,跃然石上,无不体现笔墨情趣和审美意境;图案石的画面美不胜收,人物山水,花鸟虫鱼,意境丰富,穷极变幻,纵是丹青妙手亦自叹不如;动植物化石栩栩如生,不可思议;景观石姿态奇逸,幻境妙出,一石成景,以“瘦、皱、漏、透”为特征的四大美石,充分体现着文人雅士的审美趋向,被清乾隆帝誉为“四大美石之首”的灵璧石,不但诸美兼备,其金声玉质还可制作乐器,是礼乐器编磬的唯一母体……自然艺术里的象、韵、意圆满融洽的境界,竟然在“石”这一“最简单的材料”中变幻莫测地表现出来,自然成趣,天下无双,能不让人为之神飞意驰?

是造物主的厚爱吧?让石在“形美”的同时,还具备了“意美”——古人总结为五德,质(坚朴浑然)、静(处有若无)、随(无宠辱)、谦(稀于声)、久(与天地同)。石出山野,虽居于人世,却傲岸不群,不流于世俗,可以居庙堂而不傲,亦可以置草舍而不卑,自然实在,朴实无华。清人赵尔丰称叹说:“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扣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乐以为友,以石而悟德。”当然,以石而悟德者,自古以来多矣!白居易与石为友,陶渊明与石共眠,米芾见石便拜,郑板桥要做“顽然一块石”……石不能言,却能启发人的灵智,畅达情怀,看出自然山水四季风云,看出英武豪杰炎黄春秋,看出世间百态人生况味……人石默然相对,形迹两忘,其中滋味,是唯有赏者自知啊!

一花一世界,一石一乾坤。于我而言,与石相看,独坐细品,就是最美最自在的享受。这种享受不需与石的完美相关。我那些从南流江河滩里捡来的石,大都形状普通,质地粗糙,画面凌乱,有天残有瑕疵,但我的欢喜是一样的。世上好石千千万,我却恰好捡起这一块,世上爱石人亦千千万,这一块却偏偏被我捡起,所以被我捡回来的石头,无论贵贱精粗都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这是我和它之间的缘分。我不知道这份缘能有多久,对一个人来说,几十年的光阴已经很长,但对一块石来说,几十年的光阴实在太短,所以我能做的,也只能是珍爱与它相守的每一刻吧。都说石的生命与灵性会因为人的介入而得到复活,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让一块石活过来。但我知道,我已经首先被石复活了,我那颗沾满俗尘的心,被过滤得干干净净,质地清洁,纹理斐然。原来,我也是石头一块啊!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